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书本上的历史,是这些老人的鲜活青春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西南联大是许多人心中如若传奇一般的存在。这所传奇大学与抗战相始终,仅存续8年,却影响中国长达80余年。

西南联大8000多位学子中,先后走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

如今,这段值得我们永久铭记的历史,将以电影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纪录电影《九零后》即将在5月29日全国上映。

影片拍摄了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马识途等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西南联大学子,将在大银幕上重现一代联大学子南迁云南求学问道、读书报国的青春记忆。

在上海路演活动上,导演徐蓓亮相映后见面会,和现场观众分享了拍摄这部纪录电影的幕后故事。

最后一次讲述他们的西南联大求学史

《九零后》是导演徐蓓纪录剧集《西南联大》的同题新作。2018年11月,《西南联大》在央视纪录频道和腾讯视频播出,在几乎没有任何预热的情况下,凭借其优异品质引发广泛关注,口碑一路走高,豆瓣评分高达9.4分,为2018年度豆瓣最高分纪录片之一。

“心神往之的一段历史,务实又浪漫,艰苦而又活泼,大师星布,浩篇充栋。”“有爱国主义,有书生情怀,有高山仰止,也有人间烟火。”仅在豆瓣平台,观众就留下近万条走心评论,“自来水”汹涌而来。

纪录电影《九零后》可以视作《西南联大》的姊妹篇。影片通过拍摄采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许渊冲、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让子弹飞》原著者马识途、翻译家杨苡、翻译家巫宁坤等16位为当代世界和中国做出巨大贡献、平均年龄96岁的西南联大“九零后”学子,呈现了璀璨耀眼、风骨俊逸的大师群像。

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遭受空袭,清华、北大也危在旦夕三校南迁,在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一时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一段传奇历史,由此展开……

这些“九零后”老人在九十多岁、一百多岁的高龄,向观众亲口讲述有关西南联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的求学时光,回忆他们的老师和好友,直接、鲜活地还原了西南联大这所中国最传奇大学的本貌。

遗憾的是,影片创作期间有3位拍摄对象已经离开人世,本片的“抢救式”拍摄也为他们留下了珍贵的绝版影像。

导演徐蓓在现场透露,在拍完《西南联大》之后,为《九零后》取材再去采访那些老人时,才知道有三位老师已经离开了人世,还有一些老人在医院里,不太适合再在镜头前讲述。

那时候她才意识到,很多老人其实把人生中最后一次讲述西南联大的经历留给了《九零后》剧组,这也是他们人生当中最后一次对着镜头讲出他们当年的经历。“我觉得他们需要、他们值得这样一个仪式感,就是用最好的音响,在最好的环境里面,关上灯,静静的,不发弹幕,在影院看他们的故事。”

我们的历史,他们的青春

对这些“九零后”老人来说,西南联大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

联大最负盛名的国文课,当年的学子是穿过一座城去听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罗庸等教授轮流讲授;

宿舍条件艰苦,学生在床铺的缝隙间抓臭虫、放到瓶子里“下崽儿”;

101岁的杨苡先生回忆和同窗赵瑞蕻在联大如何相识、相爱,“他的追法跟人家不太一样”……

刚满百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提起故去的老同学,依然充满孩子气的胜负欲,“我法文90分,他才考70几分”。

片中许老每次出场,这些孩子气又幽默的言论总是能引起现场观众的笑声。

在导演徐蓓看来,他就是一个让人觉得特别有趣的人,“一个在100岁的时候,依然狂狷的像个孩子。”

剧组每次去采访他,聊到他的同学尤其是同行的时候,许渊冲永远都会说出他们一大堆问题,比如巫宁坤先生英文很好,可是法文就不行了。

当徐蓓问许渊冲同学当中究竟有没有人能让他服气时,许老马上回答道,有啊,杨振宁!

“他就是有趣,内心很丰盈,特别Pure,跟邓稼先一样,他们那一代人,16位都有这个共同的特点。”徐蓓笑着说道。

西南联大经由这些亲历者的口述,不再是历史上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变得真实可感:它艰苦而残酷,浪漫又恣意,迷人而恢弘。

对于观众提出的《九零后》与当下的90后、00后如何“对话”的问题,徐蓓这样回答,“这个片子当中,每一个人呈现出来的那种青春的狂狷,还有他们当时的迷茫,他们的爱情,我觉得跟我们所走过的路都有投射,他们就是我们的镜像。”

有激昂文字,有浪漫文艺,也有以血报国、不负韶华,当年的西南联大人诠释了各式各样的青春,每个人都能从《九零后》中得到你想要的那一款青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陆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