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脱口秀丨硬汉不只在制服下

华语男星,必须要过的关是什么?军装扮相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活跃在银幕上的男演员,多半演过军人,陈道明、李幼斌、黄晓明、孙红雷、黄觉、冯绍峰、侯勇、范雨林、邵峰、朱亚文、杨志刚、李晨、杜淳、张峻宁、张译、王宝强、杜江、李易峰,乃至现在刚刚走红的流量明星,都陆续服过银幕兵役。如果仔细端详各大媒体推出的“娱乐圈新面孔”“娱乐圈新力量”中的男星,多数是凭借军旅戏走红。

我想是因为,军装有一种功能,可以使穿上军装的人被寄托与男性气概、人的品质有关的假想。起先,我以为这在于军装的设计,它让人显得英挺板直,成为对穿衣人的提喻,似乎他们更具阳刚之气、更富责任心。但后来我发现,制服衬人提人,不仅仅是因为制服本身的特点,而是因为它的样式统一,模糊了单个人的特征,却也进行了人性集中,似乎穿上一身衣服就可以集中很多人的品质,让所有穿过这类制服者的事迹堆加在一个人身上。军装和军旅生活,是一个还让人们寄存着这种理想的处所。

银幕上的男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制造人性幻境,表达男性特质,制造那些由一千个男人合成的男人,穿军装因此成为最便捷的方式。要让一个人成为所有人,或者成为一类人,就让他们穿上制服。让他们成为“消防员”、“牛仔”(牛仔的着装和环境,其实也是一种制服)中的一员,而不是某一个有个性的人。

尤其是现在,在中国银幕极度欠缺具有男性气质形象的情况下。有强烈男性气质的形象之所以这么稀少,可能是因为风俗的心理的原因,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身体与力量,不应该大事声张,男性的身体,天然就该被接受,一但雕琢起身体来,似乎就沦为下乘。人也不应该太有攻击性,似乎有了攻击性,就不那么含蓄隐忍。肌肉男星们的银幕形象,多半是车夫、警察、军人、武生,都是人们心目中的力气活。所以,当韩国男星元彬借助电影《大叔》转型成为冷酷硬汉后,中国观众在影评中呼吁“给我一个平头的男人”!男性气概是一种抱负,这种抱负普遍存在,但实现的领地有限。

即便有了一个有强烈攻击性的故事,而且主角有肌肉,观众也不大相信,生活的重压之下,男人做出硬汉那些举动的可能太小了,中国银幕上没有现实背景下的硬汉,是观众的尺度——他们不相信当代男人拥有“有风险情况下的自信”。人们心目中的硬汉,不是传奇性的,而是现实性的,不是那种动辄亡命天涯,背负国仇家恨的,而是带着平凡生活中的隐忍,知道生活的真相,却依然能够坚守下去的人。硬汉的定义,不那么浪漫。

军装戏因此成为浪漫的、传奇的硬汉最容易出现的。这里的硬汉们,从传奇人生的出发点,到锻造人生的方式,都是经过全民确认的,在这里,男人们血气张扬地反抗着,日寇或者是敌特,或者是某种人格理想,生龙活虎地锻造着自己,身体以及人格。

在“理想”“勇气”已经让人们半信半疑的当下,也只有在刘猛等导演的军旅戏里,可以看到这样的誓词:“我宣誓——我是霹雳火,终生为生命守护。他人的生命,高于自己的生命。我是黑暗中的利剑,我是战场上的盾牌。我是雷霆救兵,我是天降卫士。我是时刻准备为你献血的迷彩天使,我是甘愿牺牲自己,去挽救你的勇士。我不需要你记住我,我不需要你纪念我。我将生命和光荣献给霹雳火,除非死去,永不放弃。”也只有在《士兵突击》里,才可以看到,人们可以把某种理想人格,把坚忍和刚毅,把责任和利他,当做一种人生追求。尽管,当他们离开军营,就必须要投入更为复杂的现实生活,但那种锻造、熔炼,必然是一生的财富。

所以我希望,硬汉不只存在于军旅戏里,硬汉也不只是穿着军装的超级英雄,他们可以存身于一切平凡人身上,所有平凡人,也可以为了信念而浪漫、传奇,就像这次洪灾里,那些从四面八方奔向即将被洪水淹没的小车的男人女人们,他们当得起一切浪漫的抬举,传奇的塑造。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韩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