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众提出用普通话演滑稽戏,这还滑稽吗?王汝刚建议学一些上海话,专家认为曲艺必须坚守方言

夏夜凉风习习,对上海市民来说,听一场滑稽戏是很惬意的享受。前几天,在黄浦区的一场“经典慢生活·文化进滨江”的公益演出上,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带来了独脚戏《温暖》《南腔北调》《时尚点播》《爱心》,及小品《吊盐水》、男声独唱《父亲》,让市民游客领略传统曲艺的魅力。

然而,在演出过程当中却遇到了尴尬一幕,现场有观众表示听不懂上海话,要求滑稽演员陈靓讲普通话。滑稽演员陈靓在现场迅速回应,自己会兼顾这位观众的要求,用上海话和普通话来讲滑稽戏,两边夹一夹。

滑稽演员陈靓在现场迅速回应

作为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的当家人,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王汝刚在现场为演员帮忙解围,王汝刚认为:

今天现场观众上海人居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也不少。有些朋友说了,说普通话说普通话。话说得不错,外地朋友来上海,听不懂上海话很自然,但是来上海你必须听上海话,这就是我们上海的特色。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上海朋友会赞成我的看法。

王汝刚建议这位观众,上海是海纳百川的城市,想融入上海,不妨学一些上海话。

王汝刚在现场为演员帮忙解围

新闻坊节目在上海街头采访了部分上海市民,听取他们对此事的观点:

我是上海本地人,我习惯了用这种语言来听这种戏曲。

地方的戏曲总是要有地方的特色,作为我们上海人讲起来就觉得老有亲切感的。

我觉得还是用上海话讲滑稽比较好一点,而且用上海话(在戏曲表演当中)会很好笑的。

部分上海市民观点

新闻坊节目报道了这场公益演出情况和市民对此事的观点

方言是戏曲的灵魂,在节目中,新闻坊主持人黄浩对此认为:

独脚戏是上海独有的一种曲艺形式,流行于江浙沪一带,是以上海话为主体演出的地方曲艺。就拿二人转和粤剧来说,这都是南腔北调,如果不用东北话唱二人转,不用广东话唱粤剧,葛么,搿叫啥地方戏呢?或许我们不能听懂,但不妨碍我们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啊!

新闻坊主持人黄浩(右一)

有沪语人士对此事表示:“在上海要求滑稽演员用普通话演滑稽戏,这不是可笑而是可悲。入乡随俗包含了一个市民最起码的教养和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互相尊重和吸纳才能形成好的语言氛围。上海能容纳全国这么多的方言,为何就你因为听不懂上海而要去改变滑稽戏呢?”

国家一级文学编辑、上海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故事家葛明铭被誉为“滑稽王小毛之父”,除了上海市民非常喜爱的广播系列小品《 滑稽王小毛》外,葛明铭编辑录制了30多台滑稽大戏和100多段曲艺作品,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上海话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上海故事家葛明铭的广播系列小品《 滑稽王小毛》曾在上海脍炙人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葛明铭表示:作为地方曲艺,滑稽戏有使用自己方言的语言要求,要求演员用上海话演滑稽戏,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在自己制作《 滑稽王小毛》节目时,滑稽戏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语言上的挑战。老底子,外地朋友到上海来跑码头,他们会有一种主动学习方言的迫切感,因为对他们而言,不学好上海话就难以在上海立足生存。现在来上海工作、学习、生活的人多了,很多人习惯讲普通话,所以,要改变这些观众对滑稽戏的认知,首先还是要做好上海方言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让他们熟悉和接受用上海方言演绎滑稽戏。

另外,现在有一些滑稽团体去北方演出,为了迎合当地观众而采用普通话演出,这种做法肯定是不正确的,一眼噱头也呒没,演出效果也大打折扣,最终脱离了曲艺属性;而且,这种做法带来一个很不好的后果,就是让北方观众误认为滑稽戏其实也是可以用普通话演出的。

葛明铭认为:

曲艺必须坚守方言,正如相声用北京话,二人转用东北话,评弹用苏州话,不然就丢掉了自己的特色。例如,现在许多年轻的演员用普通话来讲相声,觉得这很时髦,但是相声的京韵没有了。

关于独脚戏

独脚戏又称“滑稽”,始创于清末,盛行于民国初年,一直传承发展至今。它发源于杭州,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独脚戏以上海方言和杭州话表演,它源自民间说唱和文明新戏,初时由一人单独演出,后逐渐发展为两人或多人同台表演。独脚戏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以说为主,一种以唱为主。前者主要靠讲述滑稽故事和笑话来制造滑稽效果,亦可学讲各地方言;后者主要学唱各种地方戏曲声腔或民间小调,藉以博取观众的笑声。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传承人包括:杨华生、童双春、王汝刚、姚祺儿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严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