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曾多次入选中、高考卷!这位“业余、非著名”作家,有啥秘诀?

时光,在很多人的眼里、心中和手上,就是碎片。但有的人,可以缀成生命奇彩,风光无边。

自称“业余、非著名”作家的安谅又出书了。

继诗集《失眠的江水》后,他又带来的两部“明人系列”作品——《明人日记》第四部《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和《明人明言微语录2》,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他的文字曾多次被选入中、高考卷

安谅是六十年代生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这位热爱文学的经济学博士,一直笔耕不辍。

他被誉为“新时代的哲思者”,其作品被誉为当代文坛一股清冽的溪流。

■《逐梦之旅——安谅散文》安谅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安谅坚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文学写作,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及其它样式的文学作品约600万多字,著作30多本。

先后荣获冰心散文奖、萌芽文学奖、《小说选刊》双年奖、中国天水李杜国际诗歌节特别奖等各类奖项。

■《你是我的原型》安谅 著  作家出版社

安谅的文字还被多次谱成曲,《劝你不要太求完美》《他乡的雪》《你还有多少童年的朋友》……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达到100多首,被广为传唱。

近年他还有数十篇散文和微小说被选入全国及各地高考、中考等试卷。

■《失眠的江水》安谅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安谅诗集《失眠的江水》出版后,著名诗人、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副主席吉狄马加称赞其作品“确有独特的韵味”。

在他看来,这韵味在于“以真挚情怀,抒写周遭事物与内心的风景,抒写日常生活、平日对事物的观感,从而体现出一种淡雅的、朴素的、自然的诗歌风格,给人一种值得回味的、情感交融的亲切感受。”

他写道,“有的诗人写出来的作品,感情浓似酒,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刺激感;有的诗人写出来的作品,则如一杯清茗,当时似无强烈的感受,但细细品味,却余味无穷。安谅的诗更近似后者。”

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说:“安谅工作繁忙,却笔耕不辍,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剧本,全面开花,屡屡获奖。他是个平衡大师,能很好地平衡工作与创作,平衡各种文体,平衡小制作和大题材、大情感。”

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突破的书

安谅的小说,看似微小,但内涵意蕴丰富。在两部“明人系列”新作中,《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精选了他多年以来的获奖作品和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优秀作品。

该书以明人之眼,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里有真挚的父子情义,也有新鲜的职场趣闻,涵盖了社会万象,人间百态,呈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感性体验。

正如作家邱华栋所说:在微型小说这种文体上,安谅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文本,也丰富了这种文体的延展性。他的写作当下体现出非常独特的品质,就是作家对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关系的把握,非常难得。

而《明人明言微语录2》是一部语录体随笔集,是安谅对文学、对人生、对世界、对时间的思考的结晶,由漫画家天呈配图。

■《明人明言微语录:2》安谅 著  天呈 绘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突破的书。名为“语录”,却有着散文的篇幅,诗歌的韵律,哲学家的思考,童话般天马行空的想象。

而在内容上,安谅不再为了某种目的去写作。不是像散文一样传达情绪,不是像论文一样表达意见,不是像小说一样讲述故事,安谅去掉了文学形成过程中的种种曲折、隐藏和“矫饰”,打通了思想直达文字的通道。

对为完美主义所困的人,安谅说“完美,只存在于内心”;对求而不得的人,安谅说“轻易的获得都不会长久”;对伤离别的人,安谅说“告别,是为了崭新的迎接”……

这是一本任何境遇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的奇书,如此简单却如此丰富,唯有有着丰富人生积淀的作者才能够写出它。

安谅说,“文学是我人生的初爱。最初它是种子,让我的灵魂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之后成为我的血液和骨髓,令我敏锐,自尊,仁厚和充满激情。现在乃至未来,它也是我的根,和我一起扎入土地,愈扎愈深。”

他坦言,“不敢说我的作品,在文学的百花园中,是何等绚丽,何等夺目,但它哪怕是一茎叶,一棵草,一朵小花,都有我率真的心性和思想,是我对这世界的讴歌,和对生命的吟咏。”

 

晨报记者对话安谅


文字的森林是一个最佳的去处

 ■作家安谅

新闻晨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你坚持写作的动力是什么?

安谅:写作是我人生的初爱,它是我最早懵懵懂懂的时候,认知世界,熟悉世界,热爱世界,然后痴迷于这个世界的一个路径。我通过文学这个方式去认知,去表现,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所有的感受。所以坚持写作,可以说是我的精神力量。

 

新闻晨报:还记得第一次作品发表带来的喜悦吗?

安谅:我很早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作品。记得最早是从豆腐块文章开始的。当时是铅印,发表那一刻很兴奋。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给《新民晚报》投稿,作品叫《X街的变迁》,稿件投出后,等了一个星期后,没有看到刊登,很失落。然后又过了两个星期,竟然发表了,文友们看了之后,给我道喜和称赞。我当年20多岁,受到了很大的鼓励。纯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表,对我而言,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也是快乐不断递进的一个过程。

新闻晨报:为什么以微语录的形式来进行写作?

安谅: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已经是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了一二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但后来由于工作忙,就一直没有时间再去实现我创作的梦想。甚至有几年我几乎没写一个字。微语录的写作,是我在援疆期间开始的。在那里,比较多的时间花在路上,那么我就利用这种碎片化的时间,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写下来。我觉得写微语录,也是一种文字的锻炼,我逐步把这些时光的碎片,连缀成一串珍珠。就这样写了四五百篇,还在晚报上开了专栏。

 

新闻晨报:“没有大情怀的人生是局促的”,“完美,只存在于内心”,可以看出,生活中你一直在不断地思考着。请问你的写作灵感来自哪里?这些金句是怎样产生的?

安谅:创作源于投入的生活,我对工作非常投入,几十年来,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在工作中是“拼命三郎”。你越投入生活,有时候感悟就越多,工作中有顺畅的,也有诸多艰难的,但不管是幸运还是磨难,对我来讲都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我不需要为了写作再去体验生活,生活本身就有丰富的素材。

新闻晨报:写作给你人生带来的最大快乐是什么?

安谅:写作是我的人生初爱,我能够始终沉浸在这个初爱当中,从少年青年到中年,今后还会坚持,这对我来讲就是很大的一种快乐。我写过一首诗,叫《你还有多少童年的朋友》,引起了很多的共鸣,然后还有人为它谱曲,广为传唱。通过文学,不仅能更充分地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还认识自己,这是一个最大的快乐。在《在文字的森林里清心洁行》里,我写道,文字的森林是一个最佳的去处。在文字里可以找到自己,心能够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快乐的事。精神的快乐是至高无上的,创新当中的快乐也是无可企及的。

安谅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经济学博士,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约600多万字,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话剧等专著约三十余部,国内外报刊时有转载并多次获奖。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