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悦读中品书香

上海书展去了吗?最近看过什么好书?……这两天,除了台风,在上海,“书展”一定会是大家交流中的高频词汇。而在18日,徐汇区举办了又一期汇讲坛,主题“汇悦读•品书香”。

淳子:作家和都市往往彼此成就

本为媒体人后来却笔耕不辍的淳子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说,作家和都市往往彼此成就的,比如说帕慕克和伊斯坦布尔,巴尔扎克、雨果、普鲁斯特和巴黎,乔伊斯和都柏林,卡夫卡和布拉格,狄更斯和伦敦,老舍和北京,张爱玲和上海。

诺贝尔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它造就了今天的我。许多的伟大的作家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彼此浸润、交融,就像一个契约,似乎是永远不能置换的。因此,帕慕克几乎所有的作品故事人物都发生在伊斯坦布尔这座他出生的城市。1983年,他举家移民美国,但在美国,他依旧书写创作着他的城“伊斯坦布尔”。又比如说一代才女张爱玲,张爱玲在上海32年,在美国40年,在美国漫长的40年岁月中,张爱玲不断书写、反复重写改写的只有一个城市,那就是上海。

而她自己也是,尽管出版了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但几乎都和上海有关,在她看来,读懂一个作家,就必须了解作家生活的地方,作家背后的那座城。

刘军:一座城市能被记住的是书店

大隐书局,是刘军46岁下海后创业的产物,如今已经成为沪上书店的一处风向标。

在他看来,书店尽管盈利艰难,但却必须为之,因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与现场的观众分享了一个故事,大隐书局的创智天地店打造了一个童书屋,让孩子们可以免费阅读,但平均每天图书损耗是在50本,周末会到100本,为什么?孩子看书不注意,这个书基本上不能二次销售。

对书店来说,100本大概四千块钱左右,对书店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可是如果10年、20年后,孩子们会议起来:我的童年是在书店中度过的,那么是不是大隐书局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书店就好像是一个精神救赎的空间,给那些依旧在精神和生活中挣扎的市民们这么一个空间,这是一个书店存在的意义。”

刘军坦言,书店不是一个好的生意,但是一个好事业。在上海街头,你可能随便问一问人,人们都能说书书店的名字,但是你问问房地产公司叫什么?可能并不是人人都能说的出来。所以他觉得书店的经营的确是一件难事,需要在文化情怀和商业价值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但人类精神常在,书店就常在”。

林沙:引导更多人爱上读书

作为荆棘鸟读书会的秘书长,林沙致力于引导更多的人爱上读书这件事情。幸运的是,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她认识了一大堆志同道合的人。

“回顾一下这些年我们做的一些事情,我总结了几个关键词,”林沙说,第一个是社区营造。上海的社区功能其实是非常完善的,如果你愿意,到了社区活动中心,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的活动方式,读书、运动或者参加社区为你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这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城市。

第二个是青年社群。青年社群是吸引阅读服务的一个青年社区吸引青年的骨干,通过充分发挥精力非常充沛的青年人的作用,让他们投入社区中,做各种各样的关于全民阅读的服务。

第三个是创意服务。比如阅读老洋房的微行走、电话亭改成图书漂流亭等等,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

最后一个是社区治理,在青年社区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社会的阅读资源,建立了一个梧桐阅读联盟,来促进社区阅读服务单位之间的交流。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