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小说英文版首发!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让世界领略中国西部之美

“很多东西在消失,我们的祖辈一代一代人都消失了,农民的乐也罢苦也罢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把它保留下来,我就是想留下一些东西,留下活着的证据。”

甘肃作家雪漠“大漠三部曲”前两部《大漠祭》《猎原》英文版日前在上海作协大厅首发。两本书合起来有1500页之多,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林丽君夫妇联手翻译了这两部作品。

■雪漠与葛浩文

“大概有人会问,我们不是甘肃人,如何懂得当地的文化、语言,如何能翻译得好?”

首发式上,葛浩文说:“说的没错。我们对甘肃不甚了解,许多习俗、俗语、方言,我们不懂,甚至许多西部以外的中国读者也不一定能了解,但这并不构成翻译上的问题。有作者在,我们可以向他请教。困难之处在于得到解答之后,如何把甘肃特殊的语言用英文表达出来,而又不失原文的风味,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看雪漠作品是一个全新的阅读经验

现年79岁的汉学家葛浩文早年以《萧红评传》闻名,后以翻译中国文学为读者称道。作品经他译成英文的中国作家有数十位之众:朱自清、萧红、王安忆、阿成、巴金、贾平凹、刘震云、莫言、老舍等,包括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经他推荐的作品,都有着较好的国际影响力。

为什么,这一回葛浩文选择了雪漠的作品翻译?

用他的话说,正是被书中所展现的波澜壮阔的西部风情所吸引。“看雪漠的作品,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阅读经验。翻译他的小说也是一个全新的经验,希望我的翻译能把雪漠笔下西部世界的风情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来,让更多的英语读者领略到中国西部之美。”

■英文版《大漠祭》书影

林丽君说,“雪漠的小说充满西部旷野的风味以及甘肃的人情风俗。透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体验到沙漠的力量,摧残生命的无情,也可以感受到大漠无与伦比的美。当我读到大风刮起,几乎可以感觉到沙粒打在脸上的疼痛。当我看到孟八爷如何在沙窝深处求生,细心地刮着草叶上一滴一滴的露珠,忍不住要为他鼓掌、喝彩。把雪漠的作品介绍给英文读者,也等于是带给西方读者一个他们所不知道的中国西部。”

最真切的西部故事的画卷

《大漠祭》是一幅激情澎湃,最真切,最具震撼力关于西部故事的画卷,是一个关于西部农村原生态生活的故事。农民老顺一家,为了活命,为了贫瘠的观念的遗产,为了贫血的爱,为了贫苦重压下的期盼,演出一幕幕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而奇幻的大漠风光,奇特的西部民风,鲜活沉重的生存现实,死死活活的感情纠葛,使作品如原始森林般奇幻与凝重。

雪漠写作《大漠祭》用了20年,从26岁写到46岁。“没有人教我如何写作,我就是在这样漫长而没有功利心的写作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写作训练。很多东西在消失,农民的苦乐没人知道,这种消失是恐怖的,我就想留下一些东西。”

雪漠说,《大漠祭》就如同一粒种子,深深扎根在西部土地上,是西部文化原生态的展现。没有雕琢、没有修饰、没有技法、没有渲染,只有对西部农民琐碎生活的记录。

■英文版《猎原》书影

“在中国文学创作中有一个现象,西北作家写中国农村是写得最好的,雪漠又是其中的典型和佼佼者,”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也钟爱雪漠笔下的西部农村,“中国西北农民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中国农民代表,这几十年中,他们在传统和现代的夹缝中生存,在从贫穷到发展这个历史阶段中饱受磨难而又充满生命的力量,雪漠用充满慈悲、直指人心的笔触描述了他们的故事。将这样的作品翻译成英文,让国外读者了解中国这几十年的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雪漠的作品让我们走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恰恰是我们中国的。”学者陈子善认为,“中国文学出去,各种各样都可以介绍,比如我们上海的小说也翻成英文。而单单上海不能代表中国,单单《大漠祭》《猎原》也不能代表中国,加起来才能够代表一个丰富多样的中国。”

雪漠表示,“非常感谢葛浩文和林丽君老师愿意翻译我的书,我也相信西方人也会被我的作品打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