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物为借口逃避酒驾处罚无效-哪些食物可能使人“被酒驾”

晨报记者 徐妍斐

目前正值“理性文明,拒绝酒驾”2018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期间,400多个城市同步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周发布的《理性饮酒知识读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理性饮酒的相关知识,使广大消费者对理性饮酒有更科学全面的认识,推动理性饮酒的理念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

记者参考《理性饮酒知识读本》,科普几个酒驾方面的必备小知识。

一大纸杯红酒可达醉驾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委会在2004年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 19522—2004)中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的驾驶行为为饮酒驾驶;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100毫升的驾驶行为为醉酒驾驶。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

很多驾驶员对酒精的影响作用警惕性不高,对法律规定的“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的最低血液酒精浓度等概念模糊,往往在自认为只是少量饮酒的情况下出现酒驾行为。实验证明,用45分钟缓慢喝下一瓶啤酒,5分钟后测试结果,酒精含量就可达到60毫克/100毫升,此时开车就已是酒驾,而如果是一大纸杯的红酒或白酒就可达到醉驾标准。

24-48小时体内酒精挥发

现实生活中,有时能遇见喝酒隔夜仍被查出酒驾的案例,那么到底酒后多久能开车?

喝酒之后,酒精通过口腔到胃再到小肠,被吸收入血液后对人体全身产生影响。所谓“醒酒”,就是酒精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这一过程中,起最大作用的是肝脏中的酶。酒精进入血液后,在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醛,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每个人酒精代谢的程度、胃内容物含量、性别、体重、体型、肝脏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等的不同,因此“酒后多久才能开车”的问题,要因人而异。

一般情况下,酒后8-12小时,酒精在体内含量将大大降低,24-48小时,则会完全挥发,达到正常。在不确定是否已经“醒酒”的情况下,驾驶人切忌开车。

吃醉虾3分钟后酒精归零

除直接饮酒之外,通过进食某些“涉酒”食物和药物也会影响驾驶员体内的酒精含量,可能导致“被酒驾”。

部分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用到黄酒、料酒、啤酒或白酒,因此在这些食物中都存在少量的酒精,如果食用后立即进行酒精测试,则可能会超标,如豆腐乳、醉蟹(螺、虾)、啤酒鸭、酒香鸡脖、糟鸡(肉)、酒酿丸子、酒心巧克力等食物。另外,平时人们在烹调过程中也有一些菜需要加入料酒,而经常食用含糖量高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如储存不当也会产生酒精成分,一次进食过多的话也可能导致测试超标。夏天常见的饮品酸梅汤,因为乌梅在加工活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低浓度的醇类化合物,也可能会引起酒精测试仪的反应。

有些药物同样因为在其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也就是酒精,可能导致“被酒驾”。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治风湿类疾病的药酒和糖浆等一些中成药中就含有乙醇,一些注射液如氢化可的松、尼莫地平、血栓通、尼麦角林、托拉塞米、多西他塞等药物,某些口腔清新剂、漱口水和花露水中也都含有大量的酒精成分。

对志愿者的酒精测试显示,食用醉虾、黄酒蒸青蟹即可达到酒驾标准,而食用豆腐乳、漱口水更是大大超过了醉驾标准。但是食用醉虾、黄酒蒸青蟹、豆腐乳者3分钟后检测,酒精含量全部归零;食用漱口水5分钟后检测同样归零。因此如果真是饮酒后开车,想要以食物为借口逃避酒驾处罚是无效的。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徐妍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