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到底怎么读?听听老师专家们怎么说!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要读“协”,“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要读“奇”,“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要读“摔”……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后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公开征求意见稿里,不少网友发现,部分字的读音改了,小时候学的规范读音成了“错误读音”,一时间引发了争议。

老师该怎么教?语言学专家们怎么看?周到君第一时间连线了几位老师和专家——

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的黄浦区语文名师平老师坦言,因为语言发音的修订调整,确实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

她介绍,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里的发音一般以现代音为准。从孩子的启蒙认知来讲,读音统一、古音向现代音靠拢,这确实是比较方便的,不会引起冲突,让孩子觉得同一个字,一会儿读什么、一会儿又读什么。

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冲突。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很多家长会按自己小时候学的发音提前教孩子,当孩子上课时发现这个字读“协”而不读“霞”,而且“协”音又不押韵,就会产生困惑。“作为老师,有时也很难解释为什么某个字发音会改,而且从古诗韵律、平仄或者某些字词的含义来说,有时发古音是有道理的,所以在教学时确实会遇到挑战”。

不仅如此,平老师坦言,目前小学认字多集中在低年级,所以低年级的课文注音也比较多,即便发音有修订,老师们也能及时更新教案。但到了中高年级,尽管也会有生字,但课文就不整体注音了,所以有些字如果发音调整,老师们未必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让老师每个学期把课文里的每个字都查一遍字典是不太现实的”,平老师建议,希望每次语言发音修订后,能有权威部门在更多的信息渠道进行公布,让老师们能及时知晓,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方笑一看来,一个字的发音是不是需要改动,得作具体分析。

比如,就以网友争议最大的“斜、骑、衰”为例,这三个字的性质就不一样。

“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通常有“cui”和“shuai”两个音,这两个音对应的意思不同。发“cui”音的时候,意思是“按照一定的程度递减”,发“shuai”音的时候意思则是“衰老、衰弱”;而“鬓毛”是不可能衰老、衰弱的,所以在这首诗里,它要发“cui”音,也就是“鬓角的毛发渐渐稀疏”的意思。

而“斜”这个字,即便在古诗词里也基本都读“xie”,比如“斜风细雨不须归”。只有放在韵脚、为了押韵才读“xia”,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对于这类情况,读“xie”或者读“xia”都不影响意思,没有太大问题。

至于“骑”这个字,

《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里都读“qi”,“一人一马”也读“qi”,在作为姓氏的时候才读“ji”。但古代“骑”的确有平仄两种读法,格律诗有平仄的要求,“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如果读“qi”,就和下一句的“人”字都是平声,意思正确,但是体现不出格律了。

因此,方笑一认为,“当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对应不同义项时,要分辨清楚,建议不要随意改动。”

华东师大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博导郑伟表示,读音修订的初衷之一,可能是为了方便学习。比如从语音演变的角度,“斜”确实没必要读“霞”,而且从押韵的角度,其实也不用强求。“不押韵的情况多得很,比如《诗经》开始的几首,用任何汉语方言念,都不可能完全押韵,很多字我们都不知道古时发什么音,现在也没必要一定要按照古代读音去读。”

但郑伟认为,有些发音不仅仅是“音”的区别,更有“意”的不同。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的

“骑”,发“ji”的时候是名词,“一个骑马的人”,发“qi”则是动词,古代汉语里会用去声和非去声区别名词或动词,从专业角度讲,不能随便改,不然对应的词性变了,意思不通。

在他看来,如果发音改了,那么教师在上课时,也要把原来的发音和意思给学生说清楚,“词性区别形成的多音字,这也是重要的文化常识,应该让学生有所掌握”。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