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桶”后的南京路步行街

晨报记者 郁文艳

我一直记得一位同事讲的一个关于扔垃圾的故事。

多年前,他在德国旅行。一天用了张餐巾纸,用完就想找个垃圾桶扔了,可是在街头怎么也找不到垃圾桶。于是,只好一路揣着这张餐巾纸。

找不到垃圾桶这样的事,也正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发生。

从去年开始,上海市容环卫部门就逐步减少了公共区域的垃圾桶,这其中就包括上海最热闹的商业街——南京路步行街。

一个多月前,为培养市民“垃圾随手带、垃圾不乱丢、垃圾定点投”的习惯,南京路步行街的垃圾桶从原先的129个减少到66个,减少了48.8%,随后又减少了20个,变成现在的46个。

46个是什么概念?其实,还远没有国外一些城市找不到垃圾桶的程度。

从第一百货门前的第一个垃圾桶开始,我走了28步,“遇到”第二个垃圾桶;又走了38步“遇到”第三个垃圾桶;再走了38步“遇到”第四个垃圾桶。后面的垃圾桶,估摸每间隔三四十步就会有一个。这些垃圾桶都设置在步行街中间的休息区,当人们坐在长椅上边聊天边吃东西时,扔垃圾很方便。

所以,只要游客不至于非常偷懒,垃圾桶还是在可及的范围之内。

实际情况如何呢?

我在第一食品商店门口的垃圾桶旁坐了10分钟。从食品商店出来的人手中多数有食品,有的是要带回去的,有的当场开吃了。10分钟里,有5个人来扔垃圾。且不管分类是否准确(公共区域的垃圾桶分成可回收和干垃圾两类),至少都扔进了垃圾桶,没有随地乱扔的。吸烟的人也将烟蒂投掷到了垃圾桶上专门投放烟蒂的容器内。

当然,乱扔烟蒂、餐巾纸的还是有的。从西藏中路到福建中路的这段步行街,我发现了5个烟蒂,一张被扔在垃圾桶外的餐巾纸,这是极少的了。

我的走访时间有限,并不客观。

常年在步行街清扫垃圾的环卫工人又是怎么看的?

上海欣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的邓书云,在步行街清扫垃圾已经11年多了。她说,总体感觉,这些年大家的素质都在提高,乱扔垃圾的肯定有,但是极少数,“垃圾桶少了之后,乱扔垃圾的人并没有明显增加”。

平永书在步行街清扫垃圾的年头就更长了,从1990年开始迄今已29年。29年前,步行街还不是步行街,公交车还在南京东路行驶。

现在,平永书负责的是步行街浙江中路至西藏中路段垃圾桶的垃圾收集,“原来,这一段有34个垃圾桶,现在是十多个。垃圾桶上有分类标识,有的人扔的时候会看一看,也有人看到我在倾倒、收集垃圾时会问一问怎么分。当然,总是有人不分、有人乱扔的”。

垃圾桶少了,是不是环卫工人就轻松了?

并没有。

平永书说,垃圾总量还是那么多,因为垃圾桶少了,每个垃圾桶满溢的速度就加快了,相应的,收运频率就得提高,“原先我收一遍垃圾之后,一个垃圾桶可以管一两个小时不用收运,一天只要收运5-6次,现在要收运10次”。

黄浦区绿化市容部门介绍,步行街“撤桶”后通过了“五一”大客流的考验,总体来看,效果良好。

熙熙攘攘的步行街上,往来的不仅是上海人,更多的是游客。为了垃圾分类,上海人都那么拼了,怎么不会成功?我想说的是,来上海旅游的游客、出差的旅人,都在遵守这个城市的垃圾分类规定,那么多人一起在努力,我们更没有理由不成功!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