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可以绿起来,神奇胶水背后有“黑科技”!华理工17个项目参展工博会

今天,在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华东理工大学与中国石化在再次签订了SE水煤(焦)浆气化技术的合作协议。

将有3台2500吨级水煤(焦)浆气化装置在镇海炼化展开工程设计。我国煤化工和制氢技术的发展,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围绕“健康”“智能”“绿色”等关键词,华东理工大学今年共有17个项目参展。其中,材料学院黄发荣教授领衔的“低温固化高性能聚三唑树脂及其复合材料”项目荣获空间产业暨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展览会创新银奖。

让化工绿起来

“SE水煤(焦)浆气化成套技术”项目,以双浆双氧喷嘴、平推流气化炉、煤浆自动分配三大创新点,攻克了喷嘴易烧蚀的难题,喷嘴使用寿命可达一年以上,碳转化率大于99%,能协同处理液固废弃物,且工艺流程简单、投资低。

三大创新破解核心难题。作为煤气化装置的核心设备,喷嘴的使用寿命短一直是制约气化炉长周期运行的难题。

喷嘴到使用后期烧蚀严重、磨损大、雾化效果差等,为了安全生产必须停车更换喷嘴,这样难以为炼厂的后续系统长期稳定供氢。

瞄准这一业界难题,从2009年起,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就开始了历经10年的技术攻关。

通过气化炉内氧化反应路径的研究,发明了双煤(焦)浆通道气化喷嘴——喷嘴四通道走的原料由内至外分别为氧、浆、氧、浆,这种排列最大的好处就是,最外侧通道的水煤浆作为冷却介质强化了喷嘴自冷却保护,使得喷嘴使用寿命得以大幅延长。

快速止血神奇胶水背后的“黑科技”

华东理工的展台还有一个网红“神奇胶水”,能在数秒内完全止住大动脉损伤和心脏穿透伤大出血。

这是由华东理工大学朱麟勇教授与浙江大学医学院欧阳宏伟教授课题组合作研发的一种仿生水凝胶材料,被大家称之为快速止血“黑科技”。

这种名为“Hydrogel”的水凝胶材料的研发成功绝非偶然,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研究和付出。

早在十年前,朱麟勇就注意到光交联生物材料在齿科修补取得了颠覆性成功,特别易于临床操作,几乎全面取代传统的银汞齐材料。

朱麟勇教授带领团队的青年教师林秋宁以及包春燕教授,于2012年开启了光交联水凝胶生物材料创新构建与临床转化的艰辛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14年,朱麟勇课题组另辟蹊径,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光偶联反应”非自由基交联机制,实现了水凝胶的低毒、可控构筑,有效克服传统光交联机制自由基毒性的缺陷,被业内赞誉为“光交联水凝胶技术的新突破”。

2015年,实现了“光偶联反应”交联的多步可控化;2017年,基于“光偶联反应”,实现了细胞在水凝胶支架内粘附、增殖与迁移等行为的操控;2018年,进一步拓展了“光偶联反应”在多波长调控、大尺度与深厚度的水凝胶材料的3D快速光交联成型的应用。以上“光偶联反应”交联突破了传统自由基机制的诸多壁垒,成功实现了光交联水凝胶的可控与低毒的有效结合。

大学生研发智能机器人

由华理机动学院马新玲老师指导,陈浩同学研发的智能图书管理机器人亮相展会。

针对图书馆书籍上下架、归类、搬运以及图书摆位检查等作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的问题设计的这款智能图书管理机器人。由麦克纳姆轮移动底盘、竖直升降转盘、取放书一体机械爪等3部分组成。它能够自如地完成自动扫描书籍入库,一键还书,一键借书,自主返回无线充电,实时检测书籍摆位,同时还有图书录入速度快、书籍抓取放回准确度高、效率高、造价低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现有图书馆内书籍管理的效率。

同样在马新玲老师的指导下,张星语同学研发的家用智能花生葵瓜子零食剥壳机则更为有趣。他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上花生、葵瓜子等坚果的剥壳机器仅有工业产品,难以全自动一体化智能化的问题,设计了家用花生葵瓜子零食剥壳机。

这个“小能手”基于arduino和多种传感器,由入料模块、剥壳模块、分离模块和收集模块等4个模块组成。花生、瓜子智能入料,剪力剥壳,分离彻底,收集方便,整个工作过程完全自动化完成。

“这个装置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可多功能化,不仅可广泛使用于家庭,而且改装置市场需求很大,应用前景广阔。”张星语介绍说。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