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扶贫、走进科技企业、到中学宣讲……复旦四千余名学子展开寒假社会实践

还在大学的你,寒假生活怎么安排?追剧,旅行,还是搞科研?伴随着假期而至逐渐空旷的校舍,复旦大学四千多名学生离校后,奔赴全国数百城市和地区,走进了农村、学校、企业和社区……

2020年寒假,复旦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共有726名研究生和近3500名本科生参与。其中,研究生社会实践立项覆盖全校文、理、医、工共34个院系,申报实践项目共122项,本科生社会实践队伍435支,走访调研、支教、支医、返乡宣讲,陆续奔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180多城市(地区),并有6人分别赴日本东京和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开展海外社会实践活动。

本科生:既去经济前沿阵地,也到脱贫攻坚一线

1月9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瞿琳和队友们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四川省广元市中子镇,实践项目“凝心聚力脱贫攻坚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关注脱贫攻坚新动向,探寻乡村振兴新模式。

作为项目的学生负责人,瞿琳说:“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社会调研,从政府、企业、民众的角度,了解到中子镇当地脱贫攻坚的开展落实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提供参考性意见,同时推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在课堂上关注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家形象传播的相关研究,希望通过实地调研去看看真实的情况。”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俞佳儒说,他所在的社会实践队伍将赴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拜访当地的中国企业,了解中柬的经贸互动对于西港发展的影响,力争为中柬经贸合作及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提出建议。

支教队成员教海南学生认识甲骨文 

据校团委介绍,作为第二课堂的寒假社会实践衔接和延伸了第一课堂,“学科+实践”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更多专业教师参与其中,教师的全程指导与学生的鲜活思想在实践中碰撞。

本年度寒假社会实践,本科阶段的同学们对相关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和基层一线进行深入调研。既去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也到脱贫攻坚一线和农村地区开展实地考察。435个项目中,走进农村类84项,走进企业类21项,走进社区类42项。

研究生:把理论带进实践,关注国计民生

与此同时,今年研究生积极参与实践,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

其中,60余支队伍前往江苏、甘肃、新疆、上海等地开展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为脱贫攻坚、城乡发展、社区治理、医疗健康等建言献策。

深入民生,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实践队探讨社区治理的绩效差异,公共卫生学院实践队探讨公众依托互联网参与健康管理的现况,助力提升妇幼群体健康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聚焦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教育扶贫。

学生们还深入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关注经济、生态、教育、医疗、技术革新等各领域变化。

从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到松江综合保税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义乌信息光电高新区以及 5G科创产业基地,从临港新片区,到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全国重点的芯片企业和科研单位……都能看到复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微电子学院实践队队员的身影。

数学科学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高分子科学系、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的复旦学子,结合所学之长,通过专业调研、志愿活动、党建教育等方式,践行青年责任。

 

数学科学学院实践队

他们当中,有的队伍实地探访苏步青、谷超豪等优秀共产党员和数学家的生活故地,前往大学和中学开展讲座及科普课程;有的队伍探索新时代中国气候变化的有效科普模式,有的走访上海、苏州以及南京的四家科创板科技企业;有的回到高中母校宣讲、社区宣讲,采访离退休老干部、老兵等方式,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年轻的学子,在寒假里发挥热量,关注国情民思,把在校园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带去祖国各地,也从中带回收获。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庞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