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号后,要不要从体制外转向体制内?有家长重新权衡升学路径

“摇号政策出台后,游走在体制内外间的老母亲有点摇摆!”日前,普陀区四年级家长姚女士的一条微信,引发了朋友圈里不少家长的共鸣。她告诉周到君,最近正在重新权衡孩子的升学路径规划。

放弃学区房,读了双语学校

姚女士家户口在普陀,原先对口该区一所不错的公办小学,而且该公办小学对口的还是家长口碑里该区一梯队的公办初中。当年买学区房时,也有此考虑。

到了孩子幼升小时,恰逢嘉定区一所新开的双语学校招生,姚女士本来就有意大学送女儿到国外就读,所以对双语路线很感兴趣。这所学校与其他一些更偏“体制外”的双语学校不同,在姚女士看来,该校的课程在体制内学科基础上也比较扎实,属于传说中的“两条腿走路”,可进可退,符合自己的期望。所以,放弃了学区房,举家租房搬到双语学校附近居住。

四年匆匆过去,姚女士对学校、对老师都满意。尤其是女儿的成长,让她觉得超出了自己的期望,不仅英语出色,而且继承了父母亲两人的理科基因,数学成绩尤为突出。姚女士想让女儿小升初的时候去试试华育、兰生复旦这类知名民办初中。

“幼升小时,我替她做了决定,这几年,孩子茁壮成长,我可以跟她好好聊一聊属于她的小升初”,姚女士暗暗做了决定。

经过母女俩的深聊,她们初步确定了方向,以离家相对更近的兰生复旦中学为目标,同时也试试“三公”,如果被录取的希望不大,至少还有自己学校的直升可以保底。

要不要放弃直升摇号外校?

但摇号政策出台后,姚女士敏锐地发现,这条择校路径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其实,最保险的就是直升。我们学校的直升名额还挺多的,就算摇号,大概率也能摇上。”但学校的高中是IB课程,如果做这样的选择,基本就要做好一路“体制外”走到底的准备了,可申请大学也是7、8年以后的事了,有太多不确定性。在姚女士看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出国留学的选择未必像以前那么理想,留在国内高考或许是更稳妥的路线。

可如果要回到体制内路线,去博一下其他的民办初中,从时间轴看,首先就要放弃本校的直升机会。“我研究过,大部分民办初中的名额都是以本区为主的,给到外区的名额比较小,摇中的概率自然也更小。”姚女士分析,此外,如果“三公”招生方案没有大的变化,对“牛娃”来说,多了一个选择,很可能去考的孩子会比以往明显更多,考上的机会显然也更渺茫。当然,在填调剂志愿时也可以再填目前就读的双语学校,但摇上的概率和直升不可同日而语。

万一民办初中和“三公”都没戏,剩下的就只有回户籍所在地接受“统筹”了。为了搞清楚可能会统筹到什么样学校,姚女士打过咨询电话,也研究过户籍所在地方圆五公里的初中,发现有一所“百强校”,还有一所初中已经被归入了某名校的学区集团。

这倒让她有些释然,“新中考政策的名额分配政策下,讲的是校内竞争,到强手如云的民办初中,可能反倒不如到普通初中更容易把对手PK掉。而且摇号后,被统筹去的普通初中也有可能会有很多学霸,有一定的优质生源,学习氛围有保证,倒也不是坏事。”对孩子来说,或许也是新的机会。

“择校充满各种机缘巧合,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陪读,不吼不燥,尽心陪伴,调动他们的探知欲和好奇心。”姚女士表示,摇号后,不确定性增加,竞争的战线放长,换个角度看,也有利于家长放平心态 ,老老实实把基础打好,让孩子不焦不躁地稳步成长,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