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崇明盒马村,如何用高科技手段来种梨?| 品质生活直播周

区域面积160亩、年产200吨以上、产值超过150万元……在崇明西北角的绿华镇华西村,坐落着一家翠冠梨养殖基地。

最近,基地有了一个新名字——盒马村,这也是上海的第一家盒马村。在这片翠冠梨园,农民通过阿里巴巴数字农业技术,直接赋能水果种植。两个月后,也就是7月开始,这些通过高科技养成的翠冠梨还将直供盒马线上线下全平台。

作为上海“五五购物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五五购物节·品质生活直播周”于5月30日开幕,直播第一站就来到了崇明盒马村。

这里到底有哪些高科技种植技术?让我们跟着镜头一探究竟。

无人机、传感器、水肥一体化管理…

踏入果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根模样类似电线杆的东西。但不同是的,杆子顶部有探头,中间还装有一个“箱子”。

盒马村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的技术人员田雨林说,这个探头其实是个传感器,专门用来“探梨”而非“探人”,主要监测周边水果在生长周期内的生长情况,甚至还可以收集包括日照程度和温度湿度等各项数据,中间的箱子则相当于它的“主机”。

像这样带着传感器的监测设备,在翠冠梨基地还有很多。

跟着田雨林继续往里走,我们在一众梨树中发现一个相对稍矮,却带有太阳能板的的设备。

田雨林介绍,这其实是一个记录仪,摆在梨园中用以记录农民的种植行为,从而根据梨子的生长状况,来判断这些操作适合与否,未来是否有调整种植方式的的需要。

此外,这片翠冠梨基地还会使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使用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自动施等等。

这些曾经都需要人工机械化反复进行的工作,如今都可以通过高科技设备来完成。

数字农业最终得以落地实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便捷,操作门槛低。

华西村村民、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上海清澄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宇锋说,尽管这里的农民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0岁,但农民们对于大部分数字化操作,都学会使用手机点一点来完成,并在后台大屏幕进行实时监控。

传统的农业经验,进行数字化

曹宇锋说,当地的翠冠梨种植历史已经有12年。因为皮薄核小、汁多味甜的特点,使得这种梨子成为崇明当地一大特产。

但是,翠冠梨的种植却并不简单。曹宇锋表示,翠冠梨的成熟期在每年7月底8月初,必须在短短一个月内把梨子都采摘完,不然品质就会变差。

而在过去的种植过程中,他们都是凭经验来种梨。要浇多少水?要施多少肥?农民们都是“看着差不多”就行了。

不过,这样的“经验种梨”时代,在去年12月盒马村落地后开始有新的变化。

基地里的每亩地大约就种50棵果树、每棵树大约90-100颗梨,每颗翠冠梨周围有大约有25片叶子护着、梨与梨之间的距离在20厘米左右……

“最大的变化是水肥一体化灌溉,通过技术,能节省60%的水肥。”曹宇锋坦言,在技术的加持下精细化种植是将他们过去的经验数字化,不仅更高效,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待7、8月份,欢迎大家来崇明吃翠冠梨!

品尝一个用高科技养成的翠冠梨,仅仅是品质生活的开始。

此次“五五购物节·品质生活直播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委联合主办,将有不同主题的300多场活动等大家参与,值得期待!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姜欣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