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爱尔兰“布鲁姆日”?

晨报首席记者 顾文俊

今天是爱尔兰著名的“布鲁姆日”。布鲁姆是意识流巨著《尤利西斯》的主人公,作家乔伊斯用700多页篇幅叙述了这个普通人在1904年6月16日那天游荡于都柏林街头的经历。该书以其深刻的现实意义、非凡的创作才华和奇绝的阅读难度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由此而生的“布鲁姆日”也受到国际文学与复古爱好者的青睐。

每年到了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乔迷们都会穿上复古的服饰,模仿小说中的角色,在都柏林或仿造都柏林的街头游荡。而今年的“布鲁姆日”由于受疫情影响,包括都柏林在内的很多城市不得不取消庆祝活动,上海成为全球唯一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线下活动所在地。上周六,这场由爱尔兰驻沪总领事馆举办的庆典在外滩精彩呈现。

《顾问》本期访谈嘉宾:爱尔兰驻华大使 李修文

爱尔兰驻沪总领事 何莉

考文垂大学讲师 许欣欣

成功有何秘诀?

顾问:从乔伊斯笔下的《尤利西斯》到100多年后的今天,都柏林的城市气质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外国游客通过“布鲁姆日”期间的游走,是不是也能感受到今昔两个都柏林?

李修文:100多年前的都柏林尚处在农业社会,我们阅读《尤利西斯》能感受到,这个城市当时是由农业支撑的。我1956年初至都柏林,那时的都柏林和乔伊斯笔下的都柏林并没有太大差异。今天的都柏林则大为不同,交通体系变得发达,包括谷歌、苹果在内的许多跨国公司在这里设立总部。原来的都柏林人口以爱尔兰人为主,现在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包括一万五千多中国人。

顾问:历届“布鲁姆日”活动为都柏林乃至爱尔兰带来过多大的经济创收?这个节日历经60多年长盛不衰的秘诀是什么?

李修文:“布鲁姆日”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乔伊斯的天才。另外,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节日活动,不仅仅是都柏林和爱尔兰,世界多地都在庆祝这个节日,因此,很难统计它究竟给都柏林和爱尔兰带来多大的经济创收。“布鲁姆日”反映出爱尔兰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您在《尤利西斯》的情节中一定也发现了不少在当时看来相当大胆和出格的描写,今天的爱尔兰人依然为乔伊斯当时的突破感到由衷的自豪。

何莉:每年都会有数千人为庆祝“布鲁姆日”来到都柏林,除了都柏林,他们还会趁便去往都柏林周边城市旅行,这些会给当地增加创收。都柏林非常美,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学之都,除了“布鲁姆日”,还有其它文学类的庆祝活动。

意义止于文学?

顾问:“布鲁姆日”来自《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即便对研究者来说都难以理解,主办方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吸引那些对这部作品一知半解的人参与到节日的活动中来?

何莉:这个活动绝不仅限于文艺青年。读这本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在人生不同阶段一再重温。邀请专业研究者研讨和媒体记者宣传有助于我们扩大吸引力和知名度。对于一般读者,我建议您跟着磁带和录像大声朗读,因为乔伊斯本人很有音乐细胞,他的作品充满了韵律,而且都柏林的口音也带有音乐性。

顾问:“布鲁姆日”这些年在上海以及海外其它地方的开展效果如何?既然它是一场对都柏林的地理旅行,那么在其它城市,这种探索和旅行又当如何展开?

何莉:我们在海外的庆祝主要是以仿造社区的场景来进行,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人走到一起。在这个越来越出现“脱节”苗头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更应被珍视。尽管“布鲁姆日”起源于都柏林,《尤利西斯》描写的也是都柏林,但是,这个故事本身体现了文学意义上的普遍性,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中找到共鸣,于是我们把它拓展到了海外,让世界各地的爱好者都能分享这份喜悦。

上海能否复制?

顾问:从一部文学作品衍生出一个吸引全球目光的节日,都柏林“布鲁姆日”无疑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经典,这种实践在中国或上海能否复制?

何莉: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人也很注重创新,我们在鲁迅和巴金等人的作品中,就能找到与乔伊斯的共通之处。中国完全可以从文学中找寻灵感和起点,通过创设文学节日,让古往今来那些灿若星辰的中国文人和他们的作品在国际上为更多人所知。相比经济上的创收,思想的碰撞和文明的互鉴更为重要。

许欣欣:在英国,由狄更斯发起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已经开展了100多年。2009年,我就曾参与将国家话剧院讲述五代时期叔叔篡位故事的《王子复仇记》推向莎翁纪念活动,2012年,我又参与推动浙江昆剧团《牡丹亭》与华威大学《罗密欧和朱丽叶》同台跨时空演出,实现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同时代作家的交相辉映。其实,上海也可以打造一个古代的IP,比如将徐光启的诞辰做成“徐光启日”,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是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第一人,也是上海链接东西方文化传承的代表性人物,他向西方学习天文历法,翻译《几何原本》,他的第十七代孙女倪桂珍还是宋氏三姐妹的母亲,这些都能引起海外的兴趣,而明代的衣食起居和中国的传统哲学就能通过这个活动对外传播。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顾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