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大厦:继续卖力地生长吧,离参天还很远呐!

《顾问》本期访谈嘉宾: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王逸舟

晨报首席记者 顾文俊

上周,位于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正式竣工,该行是全球首个总部落户上海的国际组织,疫情期间,计划为金砖成员国提供多达100亿美元与危机相关的援助。本月,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在厦门正式启动,该基地被誉为打造金砖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旨在全面提升金砖机制的“含金量”。在金砖概念诞生的20年间,每次席卷全球的危机都在考验“金砖”的成色。这栋建构中的非西方大厦,离参天还有多远?

新兴势力 增长动能

顾问:英国人奥尼尔提出金砖概念迄今快20年了,我们都知道它是有别于西方的重要存在,希望它在风雨之中保持光亮,保持定力。如何看待“金砖”存在的必然?

王逸舟:前两年在北大,我曾见到奥尼尔,听他谈起对金砖现象的看法。令我吃惊的是,他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经济学家提出金砖这个概念时还很年轻,但是,这个概念引起了世界上长久的讨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金砖现象是新世纪以来非西方世界主要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一个象征,而这些国家能够形成合作机制和经常性首脑会晤,并不是偶然的。战后世界秩序主要由西方主导,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开始涌现,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在世纪之交都有各自的重大影响和抱负,这些影响和抱负与传统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欧美发达国家对国际事务的看法不太一样,奥尼尔把这几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合在一起,刚好就是“砖”字(BRIC)。最近十多年,特别是南非加入以后,BRICS的概念更具全球性的影响,中文将其译作“金砖”,寓意团结、坚强、充满希望的机制。由此,几个主要的非西方大国首次得以相互协调,共同发声。五国的国土面积和经济总量大体上都占到全球1/4,人口更是占到40%以上,新世纪以来的二十年,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增量中,金砖国家几乎占到一半。鉴于中国和印度在今后十年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强劲、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两个国家,“金砖” 将继续作为全球经济的新支柱,向西方表达新兴经济体的立场,向世界发出“金砖”的声响。

对冲分歧 保障安全

顾问:尽管高盛公司预测,到2050年,金砖中的四国将雄踞世界前六大经济体之列,但是,看看今天的金砖国家,好像潜力越大,问题也越多,疫情来袭,除中国之外,其它四国情况都不乐观。在此背景下,如何确保金砖合作的积极面?

王逸舟:相比传统发达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对贸易、投资、脱贫的兴趣更大,也更有信心。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最近这些年在上海建设,作为金砖国家的一个重要机构和金融分支,已经批准了二百五十亿美元的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环境保护、交通等领域。疫情肆虐之下,金砖银行专项批准60亿美元援助项目,包括物资配发、疫苗研发等内容。在21世纪全球多边主义视角下,金砖国家是一支非常积极的力量,是新时代全球治理中越来越靠近核心部分的势力。对于全球和平与安全,“金砖” 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每次首脑会晤都会聚焦时下全球性的挑战尤其是造成世界各国安全威胁的重大麻烦,比如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外空军备竞赛等方面,金砖国家一直在发声。这种声音就是要认可联合国宪章的精神,认可联合国安理会在解决全球安全问题上的关键作用,支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很多地区热点与重大冲突,金砖国家希望通过政治对话和外交手段来解决。每次首脑会晤发布的宣言都表达了这些非西方大国对国际安全事务的基本立场,金砖之声是全球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

金砖国家的内部组织架构犹如小金字塔。最初是领导人会晤,后来出现了外长会晤以及高级安全代表会晤。依此类推,在农业、卫生、经贸、科技、智库、友好城市等具体领域,也展开了多层次、多架构的务实合作。正因为有了首脑会晤机制,金砖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出现矛盾甚至发生冲突的时候,都能够得到化解或缓和。比如中国和印度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引起边界的擦枪走火和民意的相互恶感,但是,每每到了最高领导人年度会晤,冲突就会被叫停,在金砖机制内,双方又开始新一轮的对话合作。中印最近几十年的双边关系从未破局,而是保持弹性,这跟金砖机制的会晤有很大关系,而且金砖机制中的其他国家通常不会挑唆或选边,而是促进和解与对话。领导人在会场见面,情绪和态度通常也比较友好,这是难能可贵的特点。只要能见面,就可以化解很多误判,让最高决策者最终保持了大局观。我曾和印度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见面聊天,他说,邓小平先生说过,如果中国和印度不打仗,亚洲就有希望,发展中世界未来才能有更大影响。两国领导层应对彼此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更均衡的看法。我们都记得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武汉的会谈,正式会谈之后,两人又在湖边交谈,这个过程中可以谈历史,谈经典,谈家庭,这种深入的交流就像稳定器,当两国重大利益出现分歧的时候,会形成一个有力的对冲。金砖五国在全球一些具体领域有不同的诉求,对议事日程重要性的排序也不尽相同,但首脑会晤为各自的看法和诉求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使得“金砖”始终保持内部的基本团结和协调,避免让分歧、冲突和对抗占上风,从中长期来看,它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必然也会不断增长。

螺旋上升 波浪前行

顾问:“软实力”提出者约瑟夫·奈曾著文《粘不在一起的金砖国家》,认为金砖国家政治上很难形成合力,经济上正在拉大差距,相互之间可能是竞争对手。这种看法是否片面?金砖机制未来的发展需要突破哪些障碍?

王逸舟:金砖机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抓手,中国对金砖合作最抱期待,也最乐见其成。很多试验在渐次展开,比如小企业合作、电商发展、信息化交流、外空开发合作,包括我们从月球带回来的月壤作为国际科研的稀有资源,也能在金砖国家合作中有所作为。中国作为公认的在疫情中率先复工复产、有效控制疫情的大国,也有理由对“金砖”下一步的拓展和完善做出更多的设计,提出更好的倡议,促进金砖国家内部以及金砖机制与其它多边机制之间的对话合作。“金砖”是一支重要的潜力股,中国在国际社会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抓手和机会窗口,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需要多长时间,也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推动下去。

大国间的合作不可能时时处处合拍,而是有差异的合作,在矛盾中前行,在协调中克服困难。西方七国集团最早也只是五国“炉边会晤”,但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三十年间,它的地位一直都非常重要,而且呈现出层次化、机制化的特点。金砖机制的发展也是逐渐前行、曲折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对改进怀有信心,要为提升寻找动力。我将其存在的问题概括如下:第一,机制化水平有待提高,比如它现在没有常设的秘书处,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预算。总部的作用主要是协调,这是制度化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常设机构才能树立公信力,相关的协调也会更公道。金砖国家目前没有常设机构,轮到谁当东道主,就来筹办这一年的会议,起草这一年的宣言,东道国的外交部门和商务部门通常都很忙乱。第二,金砖机制目前发挥作用较多的是经贸、投资、农业、气候等低政治领域,但在核扩散、伊朗核危机、美伊对抗、巴以冲突等高政治领域,联合发声的力度还很弱。这背后涉及到金砖国家内部的一些分歧,比如对印度入常,南非能否在安理会代表非洲,金砖内部的意见不太一致。第三,金砖成员国这些年的发展进度出现很大的分化,中国和印度明显保持了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俄罗斯、巴西与南非的增长势头不太明朗。有人说金砖失色了或者分裂了,但我不这么看,通常情况下,国际组织和全球性重要机构的发展都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草创期,第二阶段是磨合探索期,第三阶段是全盛期和高峰期。磨合探索期的特点就是波浪式前行、螺旋式上升,有时候进两步、退一步,有时候进一步、退两步,但起码它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存在。只要能够长久持续下去,金砖机制就会到达一个发展的高峰。不管是联合国、二十国集团,还是欧盟、北约、东盟,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在全盛期过后,还会出现某种衰退、分化或者停滞,这就是生命的周期。金砖机制正处在磨合探索期,离全盛期还有相当的距离,离停滞、衰退或分化就更远了,道路虽然曲折,但是希望无限。金砖没有褪色,当前出现的问题恰恰说明它还不够成熟,上升的时间还比较短促。它承载着非西方世界这些重要国家新世纪以来的抱负和志向,也代表着国际关系朝着更平衡方向转型的长期趋势。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顾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