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上海社科界举办“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与反贫困理论”研讨会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事关全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减贫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

2月26日,在上海市社联举办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与反贫困理论”研讨会上,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研究员指出,如何总结中国减贫困经验、形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希望上海社科界能继续做好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为贡献中国智慧做出努力。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脱贫攻坚的成就、经验、意义,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与反贫困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中国贫困治理的世界贡献等深入交流。

贫困治理是一项异常繁重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集国家之智、之财、之力,且坚持不懈,才能收到成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从反贫困攻坚到上一个十年纲要,特别是到这一轮扶贫攻坚明确提出了两个促保障,教育扶贫、社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是人类基本制度和基本服务制度改善,是包容性社会发展政策。”

 上海(复旦大学)扶贫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王小林指出,包容性社会发展政策在普惠性政策的情况下,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施了特惠政策,实施特惠最终目的让大家齐步走,在一个起跑线上。

贫困治理一定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发展是关键。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远新觉得,什么时候发展都是关键,治理贫困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积累的物质基础分不开的。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获奖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田兆元认为,在扶贫攻坚中,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贡献了很大的力量,1000多家工作坊带领千千万万的贫困区扶贫脱贫了。

“在网上建立非遗的购物区,每个活动都是非遗的销售,还有文化遗产日专门建立了扶贫非遗的产品和销售,这是从民俗和文化遗产的经济类上面一种直接的扶持。”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与会专家纷纷表示,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阶段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研究工作。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