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弄堂里的侦探小说书店,爆红到断货暂歇!特色书店在上海迎来春天

4月10日,上海首家侦探小说书店——孤岛书店在南昌路125号的弄堂里开张营业。

说实话,这条弄堂并不好找。因为疫情缘故,不能从南昌路进,必须绕道瑞金二路弄堂才能进入。这让读者在寻店时,就已率先体验了一番侦探的感觉。

■孤岛书店

没有开业仪式,没有神秘嘉宾,店面也朴素得没有太高颜值,低调开业的孤岛书店,却出人意料地迎来了读者的热捧和媒体的竞相报道。货架上的书也被一扫而空。

出版了十几本侦探推理小说的店主时晨,人生中首次尝到了一夜爆红的滋味。他一边忙着进货,接待读者,一边忙着接受采访。

而刚刚,就在记者发稿前夕,孤岛书店还发出了因为最近库存不够,暂时不营业的通知。有网友调侃,这是要上热搜的节奏。

书店成为侦探推理迷们的聚集地

这几天来,沪上侦探迷们奔走相告,他们纷纷涌入店里淘书、参观、交流,用着侦探迷们特有的术语和“黑话”。

书店现场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网友见面”。

■孤岛书店

一位95后女孩下班后特意赶来,从小爱看《名侦探柯南》的她说自己在附近上班,听说这里开了这家侦探小说书店,特别开心。

■孤岛书店

与去其他网红书店不同的是,他们来这里大多不是为了打卡拍照,而是为了找书和找寻同道。侦探迷们在此感到很欣慰,并在墙上留言:非常开心有了侦探小说爱好者的聚集地。

■热情的读者在书店门口

时晨是一名侦探推理小说作家,他家里收藏的侦探推理小说有3000、4000本。他说,当年他在遍寻侦探书的时候,就梦想着有这样一间侦探小说专卖店就好了。如今,他终于实现了当年的这个梦想。

作为推理迷,他更希望为这个群体搭建一个属于他们的线下交流空间。他希望这里能成为“朋友们的客厅”。

■开业首日被扫空的货架

时晨的好友、同为推理小说作家的鸡丁说, “有了这样一家书店,对所有推理迷都是好事。”他说,会以自己的方式支持时晨。再过几个月,他的一本漫画书即将发行,线下活动场地就准备放在孤岛书店。

时晨有很多圈内作家朋友,他希望以孤岛书店作为桥梁,把作者和读者连接到一起。

他说,当初自己还是一名侦探小说爱好者时,参加了不少网友线下见面活动。如今这一群人中,有好几个人都走上了写作之路。他也期待着,来孤岛书店的读者中,也能诞生未来的作家。

特色书店在沪上迎来春天

从去年岁末到今年年初,上海再掀实体书店开业潮,越来越多的特色书店,应运而生。

以“环保”为理念的“多抓鱼书店”、电影主题书店,来自日本的茑屋书店和上海本土美学书店——朵云书院戏剧店、大隐书局豫园店等接连开张,以及刚开业即成网红的孤岛书店,可以说,上海这座城市中,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个性十足的阅读新空间诞生。

■茑屋书店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逆势新开的沪上实体书店跳出了只有“颜值”的陷阱,而是走向特色化、专业化、细分化,定位愈发精准,对公众的服务也越来越完善。

此外,实体书店也纷纷回归“用心选好书”的本职,更注重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升其文化体验。

孤岛书店有千余册中外侦探推理小说。店主时晨对这些书可谓如数家珍。

他说这全是他严选历史上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依次分成中国推理、日系本格、欧美古典、社会派、硬汉派等类别,方便读者搜寻自己想要的那本图书。

其中,不少是绝版书和国外原版书,这些非卖品不时引起读者啧啧称赞。

■朵云书院·戏剧店

世纪朵云旗下的两家垂直领域主题书店———思南书局·诗歌店、朵云书院·戏剧店从选书、选品及活动内容上,都分别紧扣诗歌主题和戏剧主题。

开业后举办了一系列诗歌类、戏剧类的文化活动,吸引了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纷纷来书店购书、阅读、参与活动。

■思南书店·诗歌店

书店负责人说,相对来说,垂直类主题书店的读者忠诚度更高,当他们想要阅读诗歌类或者戏剧类图书的时候,就会首选垂直类主题书店。“一些专业书籍在垂直类的主题书店更受欢迎。此外,这里也渐渐成为了业内人士聚会的沙龙,在朵云书院·戏剧店,读者可以经常偶遇一些戏剧演员、导演、编剧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是圈内公认的书虫,他认为,一座先进发达的城市需拥有各种风格、层次、追求的专题专业书店,才能满足多元细分的读者需求;跳出连锁复制模式、具有一定文化积淀的专业化书店,对培养市民阅读兴趣、提升社区文化品味,都大有裨益。

 一位外地来沪读者说,“在上海,我特别喜欢逛书店。我觉得书店就是这个城市灵魂的风景,时尚、有国际范儿,又有本土文化和创新。”

上海良好的文化氛围助力新型书店越开越多 

“如今的书店早已不仅仅是买书的地方,更近于诗意栖居的‘样板间’——书店的智慧空间呈现展示着人们美好理想生活的模样,见证着城市文化的想象与追求。”一位资深出版人说。

文艺评论家孙孟晋表示,随着互联网购书成为一种习惯,传统书店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无论是功能性,还是观赏性,书店都在转型,现在很多书店都具有城市文化地标的性质,讲座、展览、咖啡厅和建筑融为一体,有些还是网红打卡的地方。

■思南书店·诗歌店

他认为,上海最近几年专业书店的出现,意味着城市文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细化,比如戏剧书店和诗歌书店,还有电影书店,选择书的眼光都很好。“作为一个读书人,去书店购书的体验很重要,是网络买书所取代不了的。”

“现在上海还缺少线下的‘孔夫子’这类的大型旧书店。”孙孟晋说,“以前文庙早市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伤感的回忆。”

上海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琦在接受采访时说,从开书店的氛围来说,新型实体书店越开越多与整个城市良好的文化氛围一定是分不开的。

■朵云书院·戏剧店

她说,“我们之所以在去年开了一家戏剧主题书店,也是因为上海有着很好的戏剧氛围,有非常多优质的演出和喜欢戏剧的观众。朵云书院·戏剧店希望和其他戏剧相关的机构、场馆一起努力,推动戏剧和城市文化的发展,为上海市打造‘亚洲演艺之都’,黄浦区打造‘演艺大世界’助力。”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城市文化学者汤惟杰指出,书店这个空间,放在哪里都是好事。有比没有好,多了比少了好。对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关键在于哪些类型的书店必须要有,才能对城市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生态有助益。

在他看来,综合性的各类书店之外,分类、分层,针对特定读者群体的各种专业书店应该是很有可为的。“二手书店、古旧书店,在过去公营的网络渐渐萎缩之后,有更多的个体书店介入也是近年的一个可喜的现象。当然,它们存活得还很艰难,需要更多的扶持,在房租、税收的政策倾斜上可以有更大的力度。如何把这些书店和所在社区的阅读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