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街道丨情聚“可爱里” 暖心故事多

老城厢里也能走出“民”星团队?旧式里弄也能充满自治风尚?在黄浦区豫园街道四新居民区,有一支“上有老,下有小”的社区治理“民”星队,他们就是“情聚可爱里”自治项目志愿者队伍。从一盏充满温情的小风铃,到一间充满爱心的小课堂,在四新居民区,无数由老百姓谱写的感人故事,正闪亮在社区自治的大舞台上。

“可爱观察员”治理新力量

豫园街道四新居民区地处上海老城厢,外来人口占比较高。为了营造和谐社区氛围,解决外来人口实际生活困难,四新居民区的“情聚可爱里”项目应运而生。如今,该项目已经迈入第五个年头,从最初的为居住环境逼仄、家中无人辅导功课的外来务工者子女提供课外活动的单纯治理案例,升级为以“风铃模式”为代表的值得探索推广的老城厢互助自治模式。

“情聚可爱里”自治项目1.0版本主要围绕社区外来务工的儿童展开。在居委会活动室辟出的“小课堂”上,孩子们在志愿者的辅导下写作业,办讲座,了解学习消防安全、信息安全及人身防护等知识。通过“情聚可爱里”项目,原来居委干部走不进的外来务工者家庭,现在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其实,该项目诞生的契机离不开两位“民”星。豫园街道四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小平介绍道:“当时,我来到四新居民区开展社区治理工作,便发现了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但有一对家住可爱里小区的张钧文老夫妇却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作为退休教师,他们义务辅导周边外来务工居民的孩子,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英语,老人小孩其乐融融。这给了我创设‘情聚可爱里’自治项目的灵感。”

今年,“情聚可爱里”自治项目从“室内”走到了“户外”,开辟出特色子项目——“可爱观察员”。该项目旨在为儿童参与社区治理搭建平台,让社区孩子们得以作为观察员、小记者、提案者等多重身份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让社区小朋友也能成为自治“民”星。张小平表示,接下来的一年里,将积极培育一批四新社区“小管家”,让流动儿童真正“融入”老城厢,发挥社区“小主人”职责。

“暖心老伙伴” 共绘“夕阳红”

“小朋友有了可去之处,那么,社区老人是否也可以通过自治‘民’星们的力量,在家中安享晚年呢?”抱着这样的想法,张小平发动集结了一批在社区有担当、有干劲的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把他们纳入“情聚可爱里”自治项目2.0的蓝图中。

张春华在四新居民区住了大半辈子,是社区邻里间当之无愧的明星志愿者。她常说:“我愿意把社区老人们的需求放在心尖子上!”通过“情聚可爱里”项目,她与社区百岁老人王阿婆结成对子。每天嘘寒问暖,聊天解闷,两位老人成了一对可爱的老伙伴,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开始加入社区慰老志愿服务中。

今年元旦刚过去不久,一起突发事件揪住了众多邻里的心。王阿婆在世亲人仅剩外地的亲属,常年独居,日常生活全靠志愿者关照,她曾说:“志愿者就是我唯一的亲人。”1月5日,王阿婆突感胸闷不适,高烧发到39.5℃。恰巧张春华和其他志愿者上门探访,发现了老人的异常,便赶紧联系居委,拨打120,并陪同老人一同上了救护车。

张春华介绍,“因发烧出汗,老人口干舌燥,却始终咽不下饮用水。我便从家中带了新鲜苹果到老人家中,将苹果切片,让老人含在口中。苹果干了,换下一片,再换下一片……”就这样果汁里的水分和维生素让老人原本干瘪的脸色又有了生机。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明星’,”张春华笑着说,“但每当有老人看到我,牵挂地对我说,‘侬要常来看看吾,吾就欢喜和你一起嘎山胡’。心里总是特别温暖充实。”

“风铃忘年交” 精神代代传

“情聚可爱里”自治项目涌现出的多位“民”星中,还有一对特殊的忘年交——八旬老人蔡美英阿婆和外来子女秦春岚小朋友。她们这段特殊的邻里情,如今已成为老城厢家喻户晓的“风铃精神”代表。

多年前,秦春岚跟着爸妈来到上海,租住在蔡阿婆家隔壁。有天下午6时多,蔡阿婆经过小岚家窗口,看到小姑娘独自一人在家。询问之下,才发现小岚的爸妈还在外面工作,她连晚饭都还没吃。蔡阿婆赶快盛了些自家的饭菜,从窗户递进去给她。

从那天开始,蔡阿婆每天晚上都会多关照一下这位邻居的女娃娃。为了方便向阿婆报平安,蔡阿婆家门口挂了个风铃,每天小岚上学出门与回家,都会去拉一下风铃;蔡阿婆准备睡觉了,也去拉一下风铃。在一声声清脆的风铃响声中,两人这段“忘年交”一直持续到小岚回老家上学。这段可爱的故事先后曾被改编为海派情景剧,登上社区舞台。在“风铃精神”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忘年交”在四新居民区中涌现。

韩爷爷是一位资历颇深的社区志愿者,在一次社区巡逻中他发现,来自安徽的个体经营户陶先生家中的一对儿子经常在放课后于小区内闲逛。“这既不安全,也无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韩爷爷便向孩子的父母发出邀请,表示自愿照看两个孩子的课后生活。于是,唱红歌、学算术、讲故事,韩爷爷的家中成了两个孩子们的课后小天地。两个原本不能融入社区的小男孩,性格也由内向变得开朗起来。孩子们的父亲陶先生更是在去年疫情期间主动承担防疫志愿者的工作,以自己的善行回报社区,成了邻里间的一段佳话。

近年,老城厢地区加快旧改步伐,四新居民区大部分区域被划入旧改范围。一些社区“民”星即将离开社区自治的“大舞台”,但他们舍不得老城厢的浓浓邻里情。一些居民动情地说:“身虽远,心犹在。我们也会‘常回家看看’,希望邻里间守望相助的风铃精神不断发扬传承下去。”(部分人物为化名)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赵红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