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食堂机器人厨师早餐上新淡口蔬菜,老人早上吃得更营养!上海新增早餐网点3676个 | 民心所向②

✍️ >>>
多措并举便民就医、综合治理停车难、老房加梯、旧城改造、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建设……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上海推出16项民心工程,立下了民心所向的小目标。
生活在上海,我们或许看不到为实现目标努力的分分秒秒,但融入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细节里的小确幸却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
今天起,新闻晨报·周到将推出“民心所向”系列报道,一起看上海如何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尖上。

位于长宁区的虹桥AI食堂开业之初就成了家“网红餐厅”,后厨没有厨师、所有菜品都是机器全自动烧制,选餐、结账全程自助菜少油少盐又营养、米饭软糯适合老友,一度排队食客众多,如今,2年过去了,它的热度减了吗?它的饭菜变了吗?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去看看。

据了解,自2020年启动新一轮早餐工程以来,像虹桥AI食堂这样的全市早餐示范点新增了326个,新增早餐网点3676个,“7元吃饱、12元吃好”,早餐工程真正让附近的老友们早饭“更便捷、更丰富、更健康”了。

虹桥社区AI食堂/资料图

上新蔬菜,希望沪上老人吃营养均衡的早餐

大饼、油条、粢饭和豆浆,要问上海的爷叔阿姨,早饭喜欢吃什么,多数回答是这“四大金刚”。

位于长宁区的虹桥AI食堂却没有“投其所好”,在早餐中上新了两道蔬菜,“我们希望他们也能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均衡饮食”,相关负责人范艳萍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AI食堂所在的虹桥街道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的社区,老龄人口占总户籍人口近39%,社区老龄化呈现“程度深、高龄化、独居多”的特点。

老人们吃的东西,最好能少油少盐、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营养均衡。

基于这点考虑,AI食堂的早餐采取自助形式,各种菜品选择众多,想吃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妥妥没问题——

有玉米、红薯这样的粗粮;

有豆浆、水煮蛋、荷包蛋、米糊的优质蛋白;

有豆花、麻球、糍米糕、无矾油条这类上海特色;

有白粥、小米粥、皮蛋瘦肉粥这些营养粥类;

还有豆沙包、流沙包、鲜肉包等蒸点;

……

重口味人士来这家AI食堂吃饭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周边社区老年人众多,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患者数量也相对更多一些,考虑到这点,AI食堂相对很多餐馆来说“吃口较淡”。

就在记者品尝上新的蔬菜木耳胡萝卜丝时,范艳萍问,会不会觉得太淡了?

吃起来清淡,不重油重盐,是很多老人来吃的原因,也是不少年轻人吐槽的点。

范艳萍说,为了平衡两类人群的需要,他们现在供应两种米饭:老年人爱吃软糯的,年轻人爱吃有嚼劲的。

据了解,食堂未来还计划与医院合作,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开发食疗菜谱,建立老年人会员体系,录入用户身体情况及记录饮食情况,并且对他们进行食疗建议。

机器人做出来的早餐,新客直呼没吃出来

为什么叫“AI”食堂?

原来,这家食堂的所有菜品都是机器人做出来的。

进入食堂大门,记者就见识了“机器人厨师”的“厨艺”。

在用餐区,透过食堂玻璃可以看到明亮的后厨烹饪间。

这个黄色的机械臂负责将进菜口装有净菜的菜盘端进一个操作箱,这就是AI食堂自主研发的智能烹饪系统,它可以进行煎、烤、蒸、煮等操作,根据净菜的类型自动匹配对应的烹饪方案,5到8分钟后成品就能出锅,全程清爽无油烟。

烹饪结束,门打开后,机械臂再负责把热腾腾的菜端到出菜口,由工作人员分装到食堂的选菜区。

范艳萍告诉记者,几乎所有早餐都是这样全自动烹饪而成的。

“我们刚吃的这饭原来是机器做的?!”正当记者拍摄机械臂的工作过程,刚用餐结束的两位小伙子感到新奇也来围观,发出这样的“惊叹”。

记者随即问他们“感觉跟人工炒的菜吃起来有什么不同”,答曰:第一次来吃,完全没吃出来

据了解,食堂后台有一套大数据系统,包含每道菜的营养成分分析、原材料溯源信息,还有库存统计计算、菜品受欢迎程度的数据分析等。

除了炒菜智能,结算也很智能很方便。

食堂的收银台就是一个自助结算柜台,顾客把选好的早点连餐盘一起放在智能识别区,就能秒算出菜品价格,并清晰呈现在菜品投影的荧幕上,直接扫码或刷脸支付就可以。当然,考虑到老年人使用不便的问题,柜台边还是会有工作人员协助操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老人是用敬老卡支付,刷卡除了简单好操作之外,长宁区对使用敬老卡的老人有额外优惠政策,满20元减3元,不满20元减1元。范艳萍告诉记者,老年人一顿饭平均十几块钱,可能还能打包回去解决晚饭。

住附近的保安大叔:不用跑15分钟买早饭了

其实,对于这家食堂的报道早已有之,由于是全市乃至全国的第一家全自动食堂,吸引得不少人出于好奇心来打卡,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甚至有阿姨爷叔从嘉定坐2小时地铁赶过来,就为了吃一顿“机器人做的饭”。

以往AI食堂排队场景/资料图

如今,记者看到“归于平静”的食堂,慢慢走上了服务周边社区的正轨。

田大叔家住AI食堂附近小区,记者看到,他匆匆忙忙地打包了包子、鸡蛋、豆浆,总共花了十几元。

田大叔告诉记者,他是位保安,早上在家忙好,赶着去上班,几乎每天早上都没时间坐下来吃,都是打包好了带过去,换好衣服,上岗了再抽空吃早餐。

而在AI食堂没开以前,他都是直接去上班,然后再找时间去买早饭,而上班的地方附近早餐点比较少,一般得走15分钟才能买到,“这食堂开了以后省事不少,而且选择也丰富,不会吃腻,所以我几乎每天都这个点来买早饭。”

一位来到上海不久的大叔告诉记者,他来到上海3个月,现在几乎每天都在这间食堂吃早餐,因为价格优惠,很接近他以往认识中早餐的价格,“10元以内能吃到粥、鸡蛋、包子这些已经很好了,刚来的那几天没找到这地方,早餐都吃得比较贵。”


相关报道:

黄浦江边、苏州河畔持续“上新”,新增约90处服务驿站!所见皆风景,江河有温度 | 民心所向①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