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手机上潜藏恶魔?长宁法院发布5起涉少刑事案件, 关乎孙子孙女!

“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5月29日下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面向全社会发布5起具有警示和教育意义的涉未成年人刑事典型案例。

▲孩子的手机上潜藏恶魔?长宁法院发布5起涉少刑事案件, 关乎孙子孙女!

在一起涉少性侵案件中,12岁的被害人小在手机应用商店里,发现了一个名为“XX园”的社交应用软件。该软件图标可爱,界面色彩丰富,小莉被深深吸引,下载至手机。

下载后,立即有人来加她为好友,与她聊天。于是,小莉开始利用这个软件,与他人谈论生活、分享情绪。与陌生人聊天,可以放下防备、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小莉觉得似乎找到了某种自由。

有一天,她被焦某(20岁)添加为好友,双方聊得挺开心。焦某提出要加微信,小莉没有拒绝。在聊天过程中,小莉告知了焦某她的出生日期。

焦某对此不以为意,仍约她线下见面。小莉出于好奇,瞒着父母私自赴约。见面地点在一家私人影院,小莉从未去过这样的场所,抱着美好憧憬前往。在影院包房内,焦某与小莉发生了性关系。事发当日,小莉在家人陪同下报案,焦某被抓获,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

长宁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焦某明知被害人系幼女,对被害人实施奸淫行为,构成强奸罪,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针对这起案件,长宁法院指出,近年来,因“网友奔现”导致的性侵案件频发,暴露出未成年人保护意识不普及、经营者(如网络平台、私人影院、酒店旅馆、网咖等)经营行为不规范、家庭教育不到位等系列问题。

因此,建议经营者做到切实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意识。摒弃“唯流量是举,唯商业利益是举”的经营策略,秉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意识,努力帮助未成年人远离危险; 落实依法依规经营。主动对标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采取身份审核、安全保障、日常巡查等措施,提升经营行为规范性;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专门机制。建立完善未成年人“防火墙”,加强身份认证措施,提升对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和行为的过滤能力。

同时,建议家长们做到帮助未成年人养成健康、安全上网习惯。关注未成年人思想与行为,在给予充分自由的同时,不放松对尺度的把握;树立必要的防范意识。避免放任孩子与他人随意接触、单独相处,因疏忽大意为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学会与孩子坦诚沟通。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孩子因孤独、猎奇等心理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记者了解到,本次长宁发布的五起案例中,有两起未成年人为被害人的性侵案件,另有三起未成年被告人犯罪的案件,涉及强奸罪、猥亵儿童罪、故意伤害罪、盗窃罪、诈骗罪等不同罪行,多角度呈现了当下涉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现状,聚焦了社会普遍关注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校外培训安全、企业用工等热点问题。

长宁法院希望通过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为全社会敲响警钟、发出倡议,呼吁各方主体切实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中来,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和社会环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张益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