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脱口秀 | 为什么我们需要少年心气

这边厢《封神》推出生龙活虎的新人男团,那边厢《八角笼中》里的“双子星”交相辉映——新人要出头,一时间华语电影呈现出青黄交替的一派风景。我们也总是乐见少年才俊出现,他们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时代先声,也映照出凡俗人等的庸常与老迈,所谓鲜肉,不仅仅是指皮相意义上的新鲜程度,更包括了他们在精气神上一洗陈腐。

重点要说说《八角笼中》中的少年们,之于导演王宝强及电影的意义所在。电影中大山里的孩子一开始靠打假拳杀出一条生路,多少带有王宝强自传的影子:当年做群众演员,一路摸爬滚打,假戏真做,才得以改写命运。虽然《八角笼中》有其新闻原型,但王宝强看中“格斗孤儿”的故事,与其说是一颗悲悯的同情心使然,不如说是从新闻里看到的人物命运与精神能量,足以与自己同频共振。所以他说电影“就是我的生命”,也非虚言。

有意思的是,导演拍类似题材的电影,时常找与自己相似的年轻人来演,比如姜文找夏雨拍《阳光灿烂的日子》,陈冲找李小璐拍《天浴》,主人公与导演都有某种惊人的形神俱似,仿佛他们重返少年时代,与人物隔空对望,才可以投射自己的青春情愫与岁月感悟。在片场对着监视器时,导演们恐怕偶尔会有一阵恍惚,以致热泪盈眶吧,这样的浓情只要把握火候,就是难以衰竭的创作燃料。

王宝强找来的是陈永胜与史彭元,这是两张有说服力的面孔,前者在张艺谋的《狙击手》里初试啼声,后者已有《隐秘的角落》《长津湖》等作品加持,都有少年心气与男人血性交杂的气质。网上看见史彭元的阅读书单里还有《小王子》和《麦田里的守望者》,少年感、赤子心、爆发力,似乎都可以从中得以滋养。留意到没有,王宝强二十年前的照片也在片中闪现,现在他以父兄身份一路保驾护航,更为俊朗与英气的陈永胜与史彭元,则是他的分身,左右手互搏,也互相扶持,所以就不难理解有观众会嗑这两人的CP。

《八角笼中》重申“拳怕少壮”,不过另一句台词似乎让更多人产生共鸣:打水漂的石子再怎么用力,最终也还是会沉入水底,这叫命。虽然逆天改命的故事,大多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但是没错啊,电影就是造梦,就是给同行者力量,既回望自己的起点与初心,呼唤遗失已久的血性,更予人慰藉与激励。所谓少年心气,正是电影传达的这些精神,《八角笼中》市场表现不错,说明观众看到了,并且对此深有领会。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长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