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路上的口袋花园,圈定10分钟社区生活圈里的小美好

当前,黄浦区正在打造“一街一路”,每个街道都有一条有代表性的路,从最北面外滩街道的山北小区,到南京东路街道的江阴路,再到小东门街道的老太平弄、豫园街道的福佑路、淮海中路街道的淡水路、瑞金二路街道的南昌路,还有打浦桥街道的蒙西小区、五里桥街道的瞿溪路-局门路、半淞园路街道的西凌家宅路,以及老西门街道的大林路-尚文路。

走在这些路上,有心的市民发现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比如西凌家宅路上的集市,淡水路座椅旁无线充电的小装置。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办法,凝结了很多巧思。

“一街一路”的推进,如何让城市变美?11月10日,在黄浦区“零距离家园”对话活动上,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晓钧分享了最近的一个案例:“我们在打造淡水路的时候,发现淡水路没有一处可以坐下来的地方,对面的老旧小区也没有什么公共绿地,即便周围的楼看起来挺高大上。当时我们就立了这个项目,想把这个绿地打开。”如今,大家都能看到,新建成的花园以绿色为主,里面还长着一些狗尾巴草,比较有城市野趣。

为了建设一个绿色的低碳花园,设计者在里面放了光伏板,配上小的灯,晚上很漂亮。灯的电和市民无线充电用的电,都是通过光伏板采集的,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座低碳的口袋花园。

有了这座花园,白天出门买菜的老人拎着沉甸甸的菜篮子,就能在这个口袋花园里找到地方稍微坐一坐。口袋花园里面安装了座椅,晚上带小朋友出来玩的市民也有地方坐一坐。

都说街巷是用来走、用来逛的,这次改变,让街道陆书记最感骄傲的,却是市民有地方坐下来。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和公共空间促进中心副主任王明颖认为,这就是“停留”的价值。公共空间不单单是公共空间,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空间里面,给所有老百姓提供生活的各种可能,让city walk的人得以短暂的停留,更好地体会街区的氛围和文化。

能让一个城市更有温度,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感受到关怀的,恰恰就是这些特别具有巧思的小设计、小环境。有时候,一把小小的椅子就会让市民感觉到街区和社区的温度。

黄浦区地区办表示,“零距离家园”是黄浦正在打造的全区统一的基层治理品牌,希望通过“零距离家园”工程建设,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黄浦路径”,为上海,乃至为更大的范围提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案例。此次活动,聚焦“一街一路”项目等街区建设的做法成效、背后的良性运作机制以及形成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路径展开讨论,让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功能和界面的再塑,加强各类主体通力协同、共赢共享,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何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