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传递幸福,华东师大光华书院这样将劳育融入第二课堂

“劳动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今天你们都将品尝自己亲手包的饺子,这既是一个团圆日,也是一堂劳育课。希望五彩斑斓的饺子能在期末带给大家一份祝福、一份好运!”元旦前夕,华东师范大学网红大厨、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玉红化身劳育导师,在食堂中热情地向同学们讲解饺子的制作方法和劳动的意义。

这是华东师大光华书院协同多个专业院系包饺子迎新年的侧影,200余名师生一起动手劳作迎新年,在严寒的冬日感受在校园学生社区中团聚的暖意,体会着劳动与美的创造。

近年来,光华书院正积极探索劳育与美育、劳动与创造、劳动与思维的结合,不断丰富劳动传递幸福的劳育实践内涵。

以劳聚情,传统节日里的劳动课堂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2023级翻译专业本科生熊扬锬表示,作为一名大一新生,这是他进入大学校园过的第一个新年,“有食堂网红师傅的细心指导、老师和同学间的亲切互动、明信片交替传递中送达的温暖寄语,我们不仅用手工包饺子感受着劳动的付出和收获,还在数九消寒、飞花令、节气知多少等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感受着古人伟大的劳动智慧。”

据悉,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传统节日,光华书院总会挖掘节日资源,将劳育和传统文化带进学生社区,开发书院劳育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和专业老师、辅导员、食堂大厨、宿管阿姨等聚在一起动手制作、共同享用佳节美食,送上节日祝福。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师生携手体验传统节日里的日常劳作,在学生社区里呈现了一场场特殊而又难忘的“劳动课堂”。

以劳育美,文化浸润中的劳动创造

在光华书院第二课堂,不少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衍纸创作。

“我们学会了很多纸条的卷法,用纸巾剪流苏等技巧,最终我们做出了一把专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又美丽的扇子。”

“第一次接触衍纸,竟然是如此精细的手工制作,卷、捏、粘,一条细细的纸,能变幻出不同的造型,每个动作、每个部分的制作都是细心和耐心的考验。”

“这次系列第二课堂活动让我明白了坚持动手劳动的意义,只要下足功夫,终能结出善果。”

光华书院通过开展“衍纸体验营”、“书法体验营”、“篆刻体验营”、“版画工作坊”等“美韵光华”系列活动和学会收纳、绵拳体验等“幸福成长工作坊”系列活动,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养成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学生在劳动中“以美正心”,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以劳创智,思维训练中的劳动实践

“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将劳动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实现劳中学、学中思,以劳树德、以劳增智是助力卓越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光华书院辅导员、劳育指导教师杜源恺说,“思维训练不应该局限在头脑中的符号演绎,更应着眼于动手实践,利用专业和技术应对现实问题,从而创造幸福生活。”

近年来,光华书院搭建起跨学科、跨地域、跨界别的超限劳育平台,实施《在服务社会中涵育劳动精神——“科学之光”卓越劳动实践》精品项目,广泛开展“科学回家”、“科学传播”、“社区科学文化节”、“AI时代的自主学习与数字素养跨学科”等思维训练项目,以及“看新城”美好城乡建设等公益劳动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所学,返家乡、进社区、进校园,传播科学知识、助力基层治理。


光华书院副院长谢雨杉介绍到,“我们希望持续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载体,超越育人路径和资源的局限、界限,将‘劳动致知’、‘劳动创造幸福’等理念嵌入学生第二课堂,引领学生逐步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热爱劳动、创造劳动、幸福劳动,以劳动育人助力每个学生的卓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