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买到黄牛票遮挡票、退改票遭遇霸王条款怎么办?这位法官委员这样说|2024上海两会时间

演唱会买到黄牛票、遮挡票怎么办?退改票遭遇霸王条款如何维权?上海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刑事审判团队负责人、高级法官竺越,和其他几位委员一起对于票务市场作了深入调查,提出了“关于繁荣沪上演出市场氛围,规范演出市场票务秩序”的提案。

2023年文娱消费需求强劲,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快速恢复发展。据人民日报报道,2023 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 315.41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四倍。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炒票倒票、视线遮挡、 退票难等问题屡屡引起热议。据本市消保委统计,2023 年 上半年淘票票、大麦等 4 家票务企业共计处理投诉 4609 件, 同比增长 5.8 倍。目前虽然多数纠纷未进入法律诉讼阶段,但相关案件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且亦引发了群体性纠纷。

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票务销售中亟待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首先,票务销售渠道监管有待加强。2023年 9 月 13 日,文旅部、公安部联合发文,要求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并将演出举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占核准观众数量的比例自 70%提升到 85%,对炒票倒票行为产生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实际上,“黄牛”仍可通过代拍门票、转卖未公开销售的“邀请函”取得高额收益,相关交易行为难以监管,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 秩序,也易产生个人信息泄露、合同违约乃至诈骗犯罪风险。

如嘉定法院 2023 年审结的 3 起原告饭丝(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诉被告大连婉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张梦珊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被告并非活动举办方却溢价出售热门演出门票,后违约未能交付,致原告损失达 69 万元。 2020 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涉演出门票诈骗案件也达 22 件。

其次,票务销售定价机制仍有待规范。热门演出门票一票难求,市场价格出现上浮,消费者对观演体验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今年以来,因座位视线不良引发的消费者群体性投诉多发。用同样的票价却获得完全不一样的观演体验,消费者对此难以接受亦是情有可原。由此引发的维权既影响演出的顺利开展,也易在事后引发对损害后果和赔偿责任的无尽争端。

如2023年受到广泛关注的闵行区法院审理中的 9 起原告倪琦等诉被告上海魔方泛文化演艺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消费者与主办方就观演全程视线被柱子遮挡是否属于受到欺诈、是否属于违约、如何承担责任等难以达成共识。

第三,票务退改机制仍不够完善。除“抢票难”之外,消费者还面临着退改票难题。随着演出门票不退不换规则引 发的种种问题,“阶梯退票”等新的探索已然出现,但不同演出、不同票务平台仍未能就此形成统一规范。限制退 改票虽然是出于打击炒票倒票行为的良好初衷,但一方面炒票倒票行为并非仅因此而泛滥,另一方面存在转嫁监管压力、损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问题。

据本市消保委统计, 2023 年上半年共受理文化票务投诉 9208 件,实名制购票后无法退票或转赠引发的投诉即属于三大主要问题之一。

对此,委员们建议如下:

加强票务销售的公开度,根据上海市演出市场的繁荣程度,可以适当提高公开销售门票的占比,通过报备、 公示等方式加强对于非公开销售门票的监管,切断炒票倒票的源头。

完善票务销售机制,避免“一刀切”规则设置,监督主办方充分承担起合理设置座位及票价的责任并充分保 障消费者知情权,监督行业形成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退改票 机制,努力实现销售机制规范性和灵活度的平衡。

加大对非法、不诚信票务销售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典型案例及合规购票渠道的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智消费、文明观演。

采访中,身为法律界人士,竺越深知观众维权的痛点:“观众维权确实很困难,目前很多情况不是法律条款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通过行政法规来解决问题。”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