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养老 幸福触手可及丨绚彩“五边十色”系列报道④

黄浦区是上海区域面积最小、经济密度最高的城区,南京路与淮海路商业街人流如织,高端商务楼宇密集,跨国总部、外资企业集聚,亿元楼熠熠生辉。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老城厢老公房、二级旧里等社区居民结构却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的显著特点,面对逐渐迫切的养老需求,“二元结构”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敞亮的会客厅里,几位居民正围坐桌边,一面“结绒线”一面“嘎讪胡”;康复室里,老年居民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康复训练……这是发生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辖区西部的“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浦汇·康健里”的情景,而在黄浦区,像这样的情景每个街道都有。“一个是近,一个是全。我们想要的服务,这里基本都有。”家住瑞金花园的徐老伯道出了老人们的心声,“现在年纪大的人,不缺物质,缺的是精神快乐,在这里我们收获了。”。

去年,黄浦区聚焦主要居住区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即以家为中心的10分钟步行范围内,居民可以享有较为完善的养老、医疗、就餐、保健等公共服务,触手可及的“家门口”养老模式让老百姓够切实感受到民生的温度和幸福的质感。

“织网布局”点亮“10分钟养老服务圈”

聚焦新时代多元化养老需求,近年来,黄浦区因地制宜均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盘活各类为老服务资源,积极构建“10分钟养老服务圈”。围绕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黄浦区着重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进一步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充分、更为均衡、更为优质、更为特色的养老服务,打造黄浦老年宜居阵地。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拿出最好的黄金地段、嵌入高品质综合功能,将“夕阳红”服务与繁华市景融合,打造成了面向全年龄段人群的网红地标——“苏河之眸”零距离家园服务综合体,将“10分钟”养老服务挖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成为黄浦区构建“家门口好去处”的新探索。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对设施的数量和点位进行科学、合理布局,着力改善原有养老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功能性不强、利用率低等问题,努力“挖潜”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苏河之眸”零距离家园服务综合体,这座居民口中的“绿房子”曾是一幢旧宾馆,黄浦区政府收购后,经过一番考量,决定放弃商用,在苏州河畔为老百姓打造一处真正惠及民生的共享空间。相比于传统的社区服务综合体,这里的功能与服务更多、服务人群范围更广,有为老人服务的托老所、社区食堂和长者照护之家,有面向年轻白领的图书室、健身房、咖啡馆,还有面向各个年龄段的屋顶花园、党群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等。“绿房子”距离集聚办公楼的人民广场走路不过七八分钟,在苏州河美景加持下,完全可以吸引到办公楼宇内的白领前来,在功能配置上考虑年轻白领、亲子家庭的需求,咖啡馆、图书馆、健身房、中医养生服务等统统安排上,尽最大力量辐射到年轻群体。

去年10月,有沪上小金陵路之称的西凌家宅路焕发崭新面貌,这里最出名的非骑楼街莫属。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不仅将骑楼街外立面粉刷一新,还新增了五个口袋花园代替了此前堆砌旧物、建筑材料的闲置空地,烟火气袅袅升起,让老人们在家门口有了更多便利生活的选择。对此,从小就一直生活在这的居民陈老伯感触颇深,在他的印象里,以前这里地面湿滑、店面零乱,平时只有需要买东西的时候才会过来,大多时候都是匆匆路过不会停留,“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道风景线,天气好的时候,就算没东西要买,也会来路边坐会,看看人来人往的街景”。此外,半淞园路街道还在西凌家宅路上打造了一个“乐荟苑”,为老年人开展群体交往、兴趣沙龙、课程培训,多方面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颐养地图”汇聚全区养老服务资源

为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便捷、周到的养老服务,黄浦区民政局将辖区内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梳理和定位,制成“颐养地图”。在地图上,除了列名养老服务设施的布局情况,现场标识之外,还将备注各个养老设施的具体名称、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方便老年人能够通过养老地图,及时寻求到自己需要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助餐、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资讯。同时,会根据养老服务设施的实际情况,对地图及时更新,确保广大老年朋友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养老设施状态。

在老城厢“豫福里”,豫园街道聚焦老人“食、住、行、身、心”五方面,围绕老有“康食”、老有“安住”、老有“健行”、老有“强身”、老有“乐心”五个方面,为社区老年人提供20项健康关爱服务项目,将“10分钟养老服务圈”具体化为老年人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日常。建设社区长者食堂,助推社区长者食堂与豫园老字号餐饮品牌合作联动,服务覆盖各居民区、商城市场、商务楼宇等;提供老年助餐服务,为社区困难、独居、纯老户老人提供助餐服务,保障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社区低保、纳保、低收入老人提供免费打扫卫生、倒痰盂、洗浴、擦身、洗衣服、喂饭、代买菜购物、陪聊等上门服务;建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为社区老年人开辟运动健身和休闲活动空间;提供公益便民健康服务,在社区各个为老服务场所定期提供免费理发、测量血压血糖、便民修补、益脑活动、脚部护理等公益健康服务。

打浦桥街道通过与中国电信合作,将蒙西小区蒙自路上的街头公用电话亭改造调试,装载了七大民生应用的智慧信息屏幕,为“10分钟”养老服务圈插上了“数字之翼”。数字公话亭为全年龄段提供多项“一键”服务,致力“助老、助残、助民”,守护城市弱势群体。老人可通过“一键叫车”刷脸直接叫到出租车,按下“一键助老”立刻享受各种贴心专业服务,迷路了可以用“守望相助”AI人脸识别找到家属;特殊人群可通过“12345手语视频服务”,得到人工服务,搭建沟通彩虹桥;青少年可使用“3分钟免费通话”服务,确保紧急通信需求;市民可利用“15分钟生活圈”模块,查询周边医院、电信营业厅等生活设施位置,“手机充电”服务可解燃眉之急,让公话亭升级为守护城市弱势群体的“数字安全岛”。

不论是找寻家门口的便民好去处还是查询为老服务的信息内容,一张“颐养地图”会让大家幸福感满满,方寸之间,“颐养地图”不仅是辖区居民选择养老服务的最佳指南与攻略,更是一份兼具温度与宽度的服务答案。去年底,黄浦区“颐养地图”上再添二“点”:慧享福·福荟颐养院与淮海中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位于淡水路325号的慧享福·福荟颐养院,是黄浦区重点推进的养老床位建设项目之一,二至五层共设有113张养老床位,满足不同长者的普惠性住养需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周边社区居民,慧享福·福荟颐养院开放一楼空间,同址打造了淮海中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按照黄浦区“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以“医养、康养、文养、智养、助养”五养结合的理念,配置社区食堂、日托中心、中医理疗、文养中心、健康小屋、便民驿站、红色走廊等功能区,提供适老享老的全方位民生服务。

“架桥铺路”破解居民养老难题

老城厢二元结构明显,对老年人来说,一日三餐、日常出行是每天都摆在眼前的老大难问题。黄浦区聚焦居民养老的“痛点”、“堵点”,持续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10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日托照顾,如果说“织网布局”和“颐养地图”是黄浦区社区养老的“并蒂之花”,那么“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及时响应和周到服务则是确保“10分”养老服务圈的基础保障。

“这些老字号,原来每家都要排队的。现在家门口就能一次性全部购买到,我们觉得特别方便。”前不久,在南昌路44号福瑞里举办的瑞金年货节备受辖区老年朋友和白领们的欢迎。去年,瑞金二路街道以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基础,结合南昌路“一街一路”和“10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整合多方资源,升级打造了兼具党群、医疗、养老、文化、便民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自揭幕以来,福瑞里的各项服务深受居民、白领们的喜爱,尤其是便民集市服务,不仅营造了浓浓的“烟火气”,也让大家的生活越发便利。

随着服务阵地不断向群众靠近,更多的功能被挖掘和利用。在五里桥街道春江小区“格里厢”二楼,新增设的远程帮办服务点也是实实在在踩在了居民的心坎儿里。“格里厢”开通了“一网通办”和社保业务远程办理,在微网格志愿者的帮助下,居民们在服务站就能办理各项社保业务,如证件打印、社保查询等。对于以往要去社保中心提交资料办理的业务也可以通过视频连线、现场扫描的方式进行远程办理,极大程度地解决了老年人办事难的问题,同时服务点新增的远程服务设备为最新款的双向触摸屏,功能齐全,科技感十足。“以前办社保业务一定要去社保中心,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费时费力。自从有了家门口服务站,我们办社保业务更快更方便了。”前来办事的蒋阿姨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乘着“互联网+”速度,黄浦区不断完善数字化赋能手段,积极探索“互联网医院+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包含养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提升医养康养服务能力,为养老机构住养老人提供便捷、规范、连续的医疗服务,让老年人群的晚年生活更加便利、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记者手记】

当我们的容颜渐渐苍老、步履渐渐蹒跚、记忆渐渐衰退,怎样才能幸福安然地度过晚年?面对养老问题,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10分钟养老服务圈”不仅让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养老,也让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成为了触手可及的幸福,黄浦区用扎实的行动和百姓的幸福笑脸给出了从“养老”到“享老”的高分答卷。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赵红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