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韵一哥携机械臂歌手同台演出,AI编创时代曲助力多元文化碰撞

时代在前进,AI的出现是我们逃避不了的。

4月17日-18日晚,作为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展演板块第三台演出,“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邀请“吴韵一哥”、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对话“机械臂”歌手,呈现了一场评弹与上海音乐记忆的跨时空对话。

与以往简单的演出舞台不同,此次增设了多媒体大屏以及机械臂,在AI编曲中为观众带来了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的现场碰撞。演出结束高博文很感慨,“和年轻的科技领域研究者合作,也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既要敬畏传统文化,避免盲目的改造。也要开拓思路,防止故步自封。这场演出就是一次值得借鉴的尝试。”

艺术家对话“机械臂歌手”,AI编曲呈现上海时代曲

高博文曾因“摇滚评弹”“爵士评弹”“民乐评弹”等跨界尝试,让不少年轻人爱上评弹。在《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中,他作为评弹歌者一人分饰两角——两代评弹艺人俞筱泉与蒋玉卿师徒。俞筱泉与女主角“艾莉”曾是幼时相识的朋友,因社会与家庭的缘由在苏州失散,又因评弹与时代曲在上海相逢,却最终相忘于人海。多年后,蒋玉卿面对数字灵魂“艾莉”这位师父的“故人”,百年前的故事因此而续写。

音乐会以现代电子音乐为载体,以评弹表演者高博文为讲述人,百年前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女歌手“艾莉”保留着上海音乐记忆在机械臂中醒来,以“AI数字灵魂”的状态复活。与评弹歌者相遇后,二者展开了一场跨越百年时空的对话,呈现一个信息时代迷茫的“她”通过回溯历史记忆,以实现精神探索的旅程。

《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是限像工作室(Limage Studio)携手上海评弹团共同创作的一次实验性演出,运用AI等新技术在视觉、音乐、表演等艺术领域创作形式的适配、艺术呈现的融合、工作程序重新布局等诸多尝试。

创作团队包括评弹艺术家、音乐人、新媒体设计师、算法专家等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数十位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们一起投入完成了这次深度共创,最终通过AI编创音乐+机械臂表演+评弹艺术家的完整呈现。

现场音乐带来了AI音乐创编与经典评弹曲两部分呈现,注入“机械臂歌手”的AI音乐创编由德国音乐人约翰·尼格尔(Johann Niegl)与中国音乐人邓晴携手创作。他们利用AI等数字技术通过搭建《漫歌行》数据库、训练符合主题和创作需求的AI模型、生成音乐素材、作曲编曲再创作等尝试,最终“复活”时代曲女歌手“艾莉”,现场演绎《苏醒》《回头皆幻景》《繁华如烟》《重逢如是》《涅槃》《重逢》等多首曲目。

限像工作室的策划总监和编剧刘晶说,在经过两三个月左右的学习之后,“艾莉”的音色可以做到听起来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者别无二致,老上海风韵十足。这部分基于时代曲的再创作,也是音乐团队向严折西、周璇、姚莉等时代曲的创作者与表演者们的致敬。

主创团队通过动作编排、深度图像采集、智能照明、实时演算等不同技术进行了创造性整合开发。同时,配合真实资料、模型与文字,基于原创剧本进行的数字化设计创作而成的影像设计,使得机械臂“艾莉”在音乐会中可以将声音、影像、动作等流畅地演绎。演出临近尾声,机械臂头灯亮起,现场观众经由它的影像采集出现在了大屏幕上,由此呈现了“艾莉”眼中的世界,互动感十足。

评弹“重遇”时代曲,AI助力多元文化碰撞

评弹与时代曲,一个诞生在明清时期苏州商业大都会的市民文化环境中,一个诞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国际化城市的市民文化环境中。评弹历经波澜,在一代代表演艺术家们薪火相传的努力下伴随着时代的足迹延续至今,而时代曲则因为社会变迁的种种原因像流星一样璀璨地划过。

时代曲和评弹,曾经在上海交相辉映,历经百年,两者都已融入了上海城市的基因和记忆里。海派文化多元融合,时代曲与评弹艺术家们不断跨界的创新尝试和探索,从不同角度给《漫歌行》的创作带来灵感。

回望上海百年音乐传承,是否能在评弹与时代曲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寻找交点?创作出经典时代曲的艺术家和评弹艺术家生活在今天,他们会兴味盎然地用计算机、AI等新技术媒介进行创作吗?在这样的思考中,《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诞生了。

大屏幕上,通过数字技术三维采样生成的城市街角与真实的历史影像同时呈现,年代感扑面而来。刘晶说,AI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帮助未来的人们了解过去的时光。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了,一些痕迹或许会随着时间流逝也同步消散,但AI可以给创作者更大的空间,拓展创作的边界,重新讲述古老的故事。

而对于观众来说,180元的票价确实也很友好。这不禁令人好奇,AI技术难道不应该很贵吗?对此,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回答了记者的这一疑问——正是因为这项技术仍处在探索、萌芽的阶段,才促成了各方不考虑经济收益的“多向奔赴”。

“晦涩难懂的数字技术很适合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给更多受众,在商业模式尚未形成规模的当下,我们希望搭建平台,为新的创意提供沃土,同时还能将传统的文化植入其中,一起探索新的艺术形式。”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