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音乐家演绎三重奏-多年老友同台传递的却不只友情

4月20日,由享誉世界的韩国指挥家、钢琴家郑明勋,日本实力派小提琴家竹泽恭子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华人大提琴家王健组成的“友情三重奏”,首次亮相上海音乐厅,为沪上观众献上了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的钢琴三重奏作品。

“这场音乐会不只是讲述我们三个人的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分别代表各自的国家相聚在一起,传递音乐的力量。”郑明勋在采访中多次强调这场演出的意义。

中日韩艺术家同台以音乐诠释多年友情

来自韩国的指挥家、钢琴家郑明勋,是被各国乐迷和顶尖名团公认的一位亚洲指挥家,他不仅是米兰斯卡拉爱乐乐团的终身荣誉指挥、韩国釜山歌剧院音乐厅的艺术总监,也是世界众多一流交响乐团的首任首席客座指挥。

在遇到指挥大师朱里尼之前,郑明勋早已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的音乐生涯显然比同龄的亚裔学生要幸运很多,年仅21岁便赢得了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钢琴比赛的第二名。这或许也与出身于音乐世家不无关联,家中七个孩子中有六位从事音乐工作。除了郑明勋,大姐和二姐也是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小提琴家郑京和、大提琴家郑明和,三人都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郑明勋曾说过:“我的少年时代唯一的任务就是给我的姐姐们弹伴奏。”

竹泽恭子是日本实力小提琴家,被称为“日本三才女”之一,在国际乐坛上的知名度与美岛莉、诹访内晶子并驾齐驱,曾被纽约《时代》周刊称赞“是当代最重要的小提琴家之一”。

作为教育家,她是日本东邦音乐学校的教师;作为独奏家,与包括纽约爱乐、伦敦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等一流乐团合作过;作为室内乐演奏家,与斯特恩、马友友、沃尔夫冈·萨瓦利什、约瑟夫·苏克等名家合作过,演出屡获高度评价。

大提琴家王健和二人的友谊都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我16岁就认识竹泽了,我们一起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读书,后来也一起演奏过很多次。”

在竹泽的记忆中,小时候的王健有点害羞,“当然我也害羞,但我们谈起音乐还是非常默契的。”

王健与郑明勋的相识则要追溯到千禧年,当时郑明勋经常邀请王健去韩国演出,慢慢地这位年轻的中国大提琴家也在那里积累了不少乐迷。去年,郑明勋70岁生日,王健与郑京和、郑明勋姐弟还组成了三重奏,在韩国开展过一系列巡演。

此次演出也是这三位来自中日韩三国艺术家的上海合体首秀,对于郑明勋回归钢琴本行,竹泽表示仍有指挥家的影子——“他的弹奏总有一种大乐队的磅礴感。”郑明勋则因和老友合作而感到分外从容,“他们俩演奏得非常好,我一点不担心,躲在他们后边就好”。

经典的三重奏作品凝结着更深厚的情感

钢琴三重奏作为室内乐形式之典范,由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三件乐器组成。作为生命力最持久、效果最佳的室内乐演奏形式之一,钢琴三重奏受到历代作曲家的青睐。

此次演出中,率先登场的是勃拉姆斯的《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Op.8),这也是勃拉姆斯创作的第一首钢琴三重奏。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霍夫曼笔下音乐家约翰·克莱斯勒的形象,展现出年轻人浪漫情怀和纯粹思维。作曲家晚年修订过此曲,删减了冗余部分,调整了作品的结构。早期和成熟期迥异的音乐风格,体现了勃拉姆斯风格的善变,共同构成了一个“最真实的勃拉姆斯”。

第二首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Op.50),副标题中“伟大的艺术家”是用来致敬他的良师益友——19世纪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尼古拉·鲁宾斯坦。这部三重奏以罕见的两乐章形式来布局,第一乐章抒发哀悼、尊敬、感恩等复杂情绪。第二乐章的十二个变奏以俄罗斯民歌为主题,追忆了二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展现柴科夫斯基捕捉民间音乐特征的能力。

在王健看来,虽然这是一首哀悼故友的音乐作品,但也是对生命的赞歌,其中很多钢琴旋律都是在俄罗斯传统庆典仪式中常见的。“虽然朋友离开了,但是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值得我们庆祝和热情赞美的。”

或许人们会因为这场名为“友情三重奏”的演出,而对艺术家们多年来的友谊更多一些好奇。但郑明勋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相比于音乐家本人的趣闻轶事,他更希望这样的组合可以成为凝结三国友谊的纽带。“音乐从来只有一种声音,是来自于人们内心的。它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壁垒,让大家相聚在一起并更好地理解彼此。”

晨报记者 王 琛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