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大运河》启动,单霁翔:真正的保护力量是大众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十年来,众多电视节目都曾以不同形式聚焦大运河,讲解大运河的过去与现在,沉淀与发展。

4月25日,江苏卫视二季度重磅打造的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在南京举办启动仪式。在这档即将于5月24日播出的节目中,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著名诗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大运河申遗文本负责人张谨等文化嘉宾,将以主题式的探访,多维解码大运河文化和魅力。

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单霁翔始终关注中国大运河的整体保护,此次加盟《启航!大运河》,他坦言节目的呈现方式与以往大为不同,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创新解读运河文化

作为泱泱中华充盈的血脉,千年运河浓缩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启动仪式上,江苏卫视总监王希表示,希望借由《启航!大运河》节目作为传播载体,深入阐释传承、保护、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现实意义,“为一脉相承的‘运河精神’写下生动注解”。

据悉,《启航!大运河》将通过“国运命脉”“漕通九州”“工业摇篮”“文脉汇流”“拓展文明”等十个主题,围绕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多重视角,清晰勾勒大运河从起源到发展的脉络,挖掘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蕴藏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展现其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与突出贡献,助力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除了按照主题分类外,《启航!大运河》将从嘉宾甄选、叙事结构、技术运用等方面展开创新。比如,节目特别邀请到多位文化学者、文化遗产保护者、历史专家和建筑专家,他们将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以历史、文学、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等多元视角解读大运河,帮助观众以更有趣、亲切、快速的方式走近大运河。

此外,借助AI和现实增强等现代技术,《启航!大运河》创作团队也对自然风光、历史文物、非遗文化等进行了数字化的复原及呈现,使静态意象成为了可亲可感、可游可赏的活态景观。

每个人都应成为保护者

北京烤鸭竟是通过大运河从南京“流”到北京城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瓜洲原是大运河著名古渡?大运河在四大名著里都有“名场面”?在启动仪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运河圆桌对谈”,提前揭晓《启航!大运河》浓浓的“文化含金量”。

西川回忆说,直到参与这档节目,他才发现许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其实都与运河文化有关,“比如吃糖醋鱼,和大家聊下来我才发现,闹了半天我是在吃文化”。又比如“南方”“北方”这样简单的词汇,背后都是活生生的生活,交融了几千人来人们的生活现场与文化记忆。

作为《启航!大运河》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一路见证大运河申遗、保护与传承的单霁翔,一谈起大运河的就滔滔不绝。他表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最大的特色就是“活态”,“直到今天,它依然承担着原有的功能,它作为运输体系的立体的价值,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在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单霁翔近年参与了不少文化类节目,此次《启航!大运河》启动仪式上,担任节目顾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乐的冷凇更打趣他是当之无愧的“斜杠青年”,为节目的策划提出了大量宝贵建议。

比如,节目并非单纯走访运河相关的35个城市,而是按照主题考察。在单霁翔看来,这既避免了叙述上的雷同,也鲜明阐述了运河文化的不同棱面,“比如我们的水利工程,沿线的运输、村镇和大家的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才能把运河精神与文化比较生动地体现出来。”

他同时认为,中国大运河让人们意识到,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活态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把祖先创造的文化遗产,经过现代的建设,完好地传递给子孙后代。这就是今天《启航!大运河》要传播的一个重要理念”。换句话说,人人都应该成为保护者,“真正的力量在于我们广大民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权利和责任。大家知道了保护的意义和目的,才会正确地保护,倾心地保护;这样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才能惠及更多民众的现实生活。”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曾索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