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住宅地下停车场信号全覆盖,第二艘国产大邮轮要来了!上海市民智能生活图景长这样

上海新能源车保有量全球城市第一,上海做了哪些工作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大家对智能驾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无驾驶人汽车什么时候能上路?

未来上海市民在工业旅游方面还可以有怎样的期待?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5月6日在民生访谈中一一解答,勾勒与工业、信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相关的上海市民生活图景。

上海新能源车保有量全球城市第一,今年住宅地停实现信号全覆盖

近年来,上海在新能源汽车免费牌照政策、置换补贴等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加持下,市民购买意愿不断上升,2023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新增35.3万辆,市场渗透率67%,远超国内的32%和全球的22%,截至2023年底,保有量已达到128.8万辆,保持全球城市第一

此外,上海充换电设施建设持续发力,截至2023年底,全市各类充电桩总量达81.3万个,其中公共及专用充电桩约19.6万个,总体车桩比1.68:1。

智能汽车正在进入千家万户,然而随着智能汽车的大范围应用,不少市民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地下车库没有信号,导致智能充电桩、车载多媒体等功能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去年上海市政府把“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目前,全市超3000个住宅小区扫除了地下空间的信号盲区、完成近2000个小区的地上信号优化。张英介绍,今年,上海计划把全市具备条件的住宅地下停车库实现全覆盖,预计总量将超4000个,同时根据市民需求,进一步加强部分小区地上信号的覆盖。

关于无驾驶人汽车什么时候上路?张英表示,上海在2022年出台了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地方立法,经过一年多的稳步推动,已为7家企业、30辆车颁发全国首批正式无驾驶人道路测试牌照。“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就可以坐上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推动开发新型工业旅游产品,第二艘国产大邮轮预计2026年底前交付

上海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和民族品牌发源地,积累了丰富的工业资源和工业遗存。近年来,上海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厂区、园区、街区”的工业遗存盘活模式,开发了很多具有亮点和特色的工业旅游景点,塑造了工业新形象。

张英以宝钢工业创享园和杨浦“生活秀带”为样本案例,介绍了工业遗存为上海工业旅游发展赋予的深邃内涵。

上海推动开发新型工业旅游产品,如:设计“老厂房换新之旅”、“漫游上海一号路——新中国工业文明之旅”等工业旅游线路;因地制宜开发工业旅游商业新范式,如:依托普陀区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有机串联纺织博物馆、造币博物馆、M50文创园区等工业遗存,打造了“苏河时代·民族工业探索之旅”,成为市民朋友们爱去的热门景点。

“未来,我们还将结合上海工业地标建设,打造更为多元的城市场景、更加创新的产业生态、更具品质的公共空间,真正让上海‘工业遗迹’焕发新生,实现可远眺、可漫步、可阅读。”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邮轮正成为不少市民选择的新型旅行方式,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更是屡屡在朋友圈刷屏。

张英剧透,在2个月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完成下坞,开始搭载总装,预计在2026年底前命名交付。第二艘邮轮“尺码”更大、设备更先进,在本土产业链配套率、绿色化、智能化方面均有大幅提高。

人工智能进入爆发期,上海大力引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

大模型企业与头部招聘平台合作打造招聘Agent;大模型结合医疗,“多专多能”的智能助手覆盖导诊问诊、健康咨询、智能读片等20余个细分医疗场景;国乐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音乐会,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主要创作手段,由AI作曲系统诠释国乐文化……大模型正在逐步成为民生应用的重要赋能工具,在互联网服务平台、智能客服等领域,帮助传统业务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当前人工智能正进入集中爆发期,人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上海大力引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针对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形成了一揽子的落户和奖励政策。张英介绍,在落户方面,经信委会同相关部门,优先推荐大模型等领域的AI创新重点人才,纳入国家和本市相关高层次人才计划;对于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创新团队核心骨干或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可直接落户;在奖励方面,针对AI等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人才专项奖励;在人才培养方面,组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跨学科大模型人才。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唐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