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中华经典通识”丛书在沪又出新书!听听专家学者们怎么讲

“中华经典通识”是一套专家学者引导大众了解传统经典的原创全彩图文“大家小书”,拟出版50种,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作者都是该领域卓有建树的一线学者。

最近,“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全面上市。5月22日下午,中华书局上海聚珍举办了“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新书发布会。国内专家学者云集一堂,点评精彩,妙语连连。

“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新书发布会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前往新书发布会现场,听听专家学者们的介绍与点评。

《上海会客厅》节目

作为“中华经典通识”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告诉记者:

2021年1月第一次沟通,并在当年发起了作者碰头会,2022年就推出了第一辑,2023年推出第二辑,2024年推出第三辑,基本保持每辑5册的速度,现在出了15种。我们的作者都是学有专长的学者,“放下身段”,把经典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大家。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的,如何呈现是个问题。陈引驰教授认为:

因为中国文化经典很多,而且多元性,各个方面都有,我们现在这个书(封面)是有不同的颜色,大致按照中国传统的所谓“经史子集”这样来分。

每辑主题不一,第一辑是“让经典成为通识”,第二辑是“让经典融入身心”,第三辑是“凭经典打开格局”。涵盖了经史子集大部分,而且每一类差异性也很大。中国文化多元,通过这套丛书,可以打开视野、格局。而且不光经史子集,从现代来看重要的著作如医学也在内,因为不光讲技术,也包括了许多文化信息。

记者注意到,“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包括武汉大郭齐勇教授著《四书通识》,湖南大学尹世尤教授著《〈孙子兵法〉通识》,上海政法学院沈海波教授著《〈山海经〉通识》,广州中医药大学刘鹏教授著《〈黄帝内经〉通识》,复旦大学吴兆路教授著《〈水浒传〉通识》。

复旦大学吴兆路教授

陈引驰教授认为:“传统文化是多元格局,通过编纂这套丛书,展现了中国文化多元化的样貌,读经典就是打开视野、提升自己的过程。第三辑既有核心经典如郭齐勇教授的《四书》,也有《黄帝内经》《山海经》这样看似离奇,但包含了许多历史文化信息的经典。吴兆路教授是山东梁山人,同时精于明清文学研究,尽管他很忙,《水浒传通识》我还是坚持要他写。第三辑这五本包括的内容很多,多元丰富,阅读它们可以打开格局。”

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认为,“四书”“五经”是我国最重要的经典,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来自“四书”“五经”:

“四书学”在今天仍有勃兴之势。从近十多年来我与同仁在学校、社团、企业、媒体、地方图书馆等处讲授“四书”的情况来看,深感民众迫切需要,又特别欢迎,他们对“四书”有一种亲合力,而且能从生命的体验中,从生活的实践中加以理解。我相信,“四书”仍是现代中国人最好的精神粮食!

历史学家、上海师范大学虞云国教授

新书发布会还邀请了两位专家级“读者”嘉宾,他们对新书也有自己的分享。历史学家、上海师范大学虞云国教授认为:

这套通识读物起到了桥梁、指南针和门径的作用。目前出版的三辑15本,很多已经可以配拢成套了,比如四大名著,以及《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可以说,它将成为当代最佳的中华经典通识读本。

文化评论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

文化评论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对《〈山海经〉通识》一书内的插图爱不释手,他个人认为:

这套书体现了主编的大格局,体现了作者的大格局,也体现了出版社的大格局。《中华经典通识》这套学术普及著作,未来是能够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刷新读者的阅读常识的。这套书的写作有众说有新说,体现了非凡的见解和见识,能够有效指导读者如何去处理阅读中将经典读透和读薄的问题。

《〈山海经〉通识》中的插图

同时,这套书选配了绝佳的图片,全彩印制,能够带给读者上佳的阅读体验。期望这套书能在经典的学术普及化的道路上做出更多的探索,从叙述方式、语言方式上向前辈大家学习,能够更亲近读者——“聚集天下英才,珍藏中国好书”。

陈引驰教授在发布会总结时表示:“我们的通识(丛书)通俗、大众,有它自己的意义,希望能把经典通俗晓畅地介绍给读者。”

各位读者朋友,你喜欢阅读经典通识读物吗?欢迎在评论当中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严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