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市委:综合施策完善上海市民办中小学招生

几千名学生竞争几百个民办中小学的入学名额,这些年,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民办学校招生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做了很多工作来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引导家长理性择校,但家长的焦虑似乎有增无减。

为此,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民进市委建议完善上海市民办中小学招生政策,比如对报名人数实时警示、加大学校开放力度等措施进一步缓解家长焦虑。

民办招生录取比例在提高

上海的民办中小学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24年。截至2016年底的统计数据,上海共有民办中小学138所(不包含146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其中民办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5%、14%和9%,一大批品牌学校已经得到了社会认可。

2016年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网上报名结果显示。其中,31876名适龄儿童填报民办小学,共填报了民办小学一二志愿49535个,其中只选一志愿的人数为14217;29014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填报民办初中,共填报一二三志愿58976个,其中只选一志愿的人数为11661个。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热衷于跨区报考,超过80%的家长选择只报考本区的民办小学,超过60%的家长选择只报考本区的民办初中,与2015年相比均显著上升。

2017年,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民办学校报名人数与招生人数的比例为3:1,该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上海,除了6%的孩子入读民办,绝大多数孩子读的都是家门口的公办学校。

家长焦虑仍客观存在

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来说,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是正确的战略。公办学校满足基本公共教育要求,实行就近免试入学,而民办学校满足差异化需求,允许学生跨区择校,所有公民办学校都必须依法依规招生、办学。

2016年,上海市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招生录取工作的规范管理,民办学校的面谈方式也越来越规范,很多民办学校开始探索如何用更有趣更合理更合乎规范的方式来进行面试。

但即便如此,家长的焦虑似乎依然有增无减。一方面,由于某些制约,优质的、体制内的民办学校数量实际上还不能满足广大家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有些焦虑被人为的放大了,这就是民办学校择校热度逐年下降,家长却越发焦虑的原因。

无论如何,在上海占比10%的民办小学,确实搅动了基础教育的池水,且势头十足。为此,民进市委提出四点建议:

1、报名人数实时警示,促使家长理性报名。

按照现有上海市民办中小学报名程序,要访问“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按照规定进行网上填报志愿。由于该系统采用不限量报名的做法,一方面报名者不知道报名的意向学校已经有多少学生报名,一方面学校也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报名自己的学校,这样就会造成一些热门学校集中了大量学生,录取率必然非常低,竞争非常激烈。建议可以在网上报名过程中,分阶段进行警示,例如设置“现在该校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招生人数的三倍,是否确认继续报名”的选项。

2、加强对办学特色的了解,鼓励家长理性选择。

在2017年上海中小学民办学校招生过程中,教委规定,学校只能举行一次公开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能够全方位了解学校的机会很少。一次校园开放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只有学校做到官方的信息公开,才会减少各种中介、各种民间机构大作文章的空间,又可以降低家长的焦虑。建议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都要加大开放力度,让老百姓能够更有信心地选择自己心仪的身边的学校。

3、政府牵头制定框架,科学引导学校制订面谈方案。

近几年来,上海市教委要求各民办中小学在招生过程中严禁举行纸笔测试或学科考试,不得利用面谈进行任何形式的纸笔测试或学科考试,倡导创新面谈方式。考题越来越“活”,越来越难以短期突击了,家长们需要转变“应试思维”,加强对孩子思维、语言、情商、肢体、社交等综合能力的长期培养。因为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谈,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强了,未来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与其让家长盲目地为孩子进行各种补充,不如由教委牵头,制定面试内容的指导框架,各民办学校的面试内容必须与办学特色相结合,内容不得超出指定范围,同时也将面试内容框架提前向社会告知,从这方面着手,减轻家长的焦虑,同时也帮助学校更加明确自身的办学特色,同时设计出更科学的面谈内容。

4、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净化,提升行业内专业客观的声音。

各类培训机构和微信公众号,哗众取宠,组织家长论坛和所谓权威信息,发布不公正的的信息。还有黄牛市场倒卖信息,收取学位中介费,针对这些领域要加大惩治力度、加大违法成本。共同营造健康、透明、有序的民办中小学招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