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回忆录 | 看到家门口的脚手架,想起了我曾经的“芳华”

我居住的长风四村住宅小区,最近正在实施“平改坡”工程,每幢楼房先后都搭起了脚手架。毛竹“冲天”支撑、竹笆铺成“栈道”,每层还有供上下通行的竹笆斜坡。这是老式的传统的脚手架搭建方式(我在“学生意”时听师傅说过:国际饭店的大修,搭的也是这种脚手架。“老外”见了竖起大拇指,对这种中国式的“搭积木”,说OK)。的确,搭脚手架是一门技术活。搭脚手架的竹匠,是360行中的一行。

我为竹匠的工匠精神点赞!

看见这脚手架呀,我竟然激动起来。每天早上,我都要在阳台眺望这脚手架,问声“早”;每天傍晚时分,我也要在阳台眺望这脚手架,道声“晚安”。阳台外的脚手架,唤醒了我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 阳台外的脚手架,唤醒了我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我最早认识脚手架,大概是在50年代中期,我们村西边的农田被征收,建造社会主义学院。马路边围起了竹篱笆,但在施工场地中间部位留有一条路,作为村民进出的通道。这样,工地西边面向大渡河路为前门,东面连通我们村的为后门(学院建成后,仍保留这一通道)。在路的南面,建造两条幢三层楼房屋,红墙灰瓦,斜顶高檐,很有民族特色。大楼里面,走廊在中间,两边是教室。北面一幢为学习楼,南面一幢为宿舍楼。当年的资本家“大老板”就在这儿住宿学习,分期分批,有开学典礼,也有结业典礼。此是后话,以后再叙。

话说就在路的南面搭起了毛竹脚手架

我们“小儿郎”每天路过,都要望望脚手架,有时候偷偷爬上脚手架,摸摸红砖、捉捉迷藏,玩得很开心、很有趣。门卫很和善,看见了也只是叫我们要小心,不要掉下来。哎,讲起门卫,倒也有一段故事。

该门卫有一手用竹篾片编织竹篮子的“绝活”。他把收集来的废竹篾片(当年绑扎毛竹脚手架用,现在用铅丝代替绑扎毛竹脚手架),巧手编成竹篮子,有本地“元宝篮”、崇明篮、杭州篮等。我曾对门卫师傅的“手艺”很感兴趣,哈哈,差一点“拜师”学艺。

■ 网络配图:“小儿郎”玩得很开心

■ 现在用铅丝代替竹篾绑扎毛竹脚手架

后来房子造到三楼“封顶”。我们也爬到三楼“登高望远”。从东南方向看,可以看到城市的轮廓线;从西北方向看,可以看见乡村的天际线。脚手架真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脚手架真好。待到长大后的我,真的站在脚手架上工作时,又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心情。

1968年10月,我离开曹杨二中被分配在林家港房管所学徒当泥水匠,也就有了爬脚手架的机会。房管所平时对公房养护维修(居民来报修,我们去修理),小车一推,穿街过巷。但也有计划养护的“大项目”(需申请费用)。这些“大项目”就需要搭脚手架。

当我站在脚手架上时,已没有了少年时代的那种快意。因为,每天手握泥刀砌墙,很单调、很枯燥。但是,学校的传统教育鼓舞我们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真的,当年真的是这样想的。累了,就在脚手架上“趴手趴脚”仰天睡一觉,哪怕“睡去”也觉得是光荣的。因为是为了革命、为了工作……

乐观向上、迎难而进,于是就有了《脚手架上的歌声》(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冲动。我精心设计了人物形象,有绰号为“机关枪”“大炮”的年轻人(正面人物),有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反面人物)……只是,没有见过阶级敌人的破坏而造成脚手架倒塌的实例,情景虚构得很勉强、很痛苦,所以写不下去也就不写了……

电影文学剧本没有写成,但诗歌却写了一些,也离不开“脚手架”。譬如《老书记》、《月夜练兵》、《长大要当泥瓦工》(儿歌)等。其中有一首《颂歌飞向中南海》,中有“井冈山的青竹搭脚手,韶山冲的红土制砖坯;南湖的金沙浇大柱呵,安源的火种把钢梁锻”,我是倾注了感情写的,总算“苦吟成诗”。当指导老师寄来铅字打印稿、我闻到油墨香味时,心里真的有一种“成就感”,仿佛已被报纸刊登了似的……

■《颂歌飞向中南海》部分

现在回顾,觉得很幼稚、很可笑,干巴巴的很空洞,有些句子还是“标语口号”式的。这不是诗,这是文字的堆砌。但在那个“红歌”年代,我们年轻人都很狂热。写作也都是“命题作文”……

不过,也有写得比较满意的。譬如:《高楼造到眼眉梢》。那是1978年区工人文化宫组织的《新长征中迎国庆 普陀区职工赛诗会》(1949~1978)的“诗传单”作品。我是普陀区房地局“赛诗队”的一名成员,写了这么一首诗:“塔吊伸臂上九霄,桂树枝头响铜哨,嫦娥推窗吃一惊,高楼造到眼眉梢”。诗中虽然没有出现“脚手架”的字眼,但“塔吊”“铜哨”“高楼”这些元素,是离不开脚手架的。

■ 1978年诗传单:《高楼造到眼眉梢》

当然,在这次赛诗会上,我的同事也写了不少好诗。譬如:“瓦刀巧裁白云纱,塔吊喜扯五彩霞,我为高楼来打扮,笑迎工农搬新家”等。看,如果没有脚手架,“瓦刀巧裁白云纱,塔吊喜扯五彩霞”,能够想象出来吗?不一定吧。

■ 1978年诗传单:《笑迎工农搬新家》

还有一位“老兄”(水电工)更厉害,他的那句“我操起了活络板头,把地球拨向共产主义”,我至今记得。从理论上讲,根据阿基米德“杠杆定理”:只要有一个支点,只要有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是能够“撬动”地球的。由手中的“活络板头”,想到了“阿基米德”,用诗的语言放飞理想,哈哈,老师傅还真不知道“阿基米德”是谁呢(那个年代的老师傅,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文化程度不高,有的还是文盲)……

■ 网络配图:“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脚手架上,活跃着我们这群从学校里来的有知识的有文化的年轻人。我们把脚手架当作抒发浪漫情感的大舞台,在艰苦的劳动中锻炼自己,书写着那个年代的我们的“芳华”岁月……

在当了10年泥水匠后,我离开了脚手架“脱产”坐办公室。但是,脚手架上依然有着我的牵挂。每当路过脚手架,我都要停下来看一看,对脚手架上的“兄弟”,说一声“辛苦”,因为,在脚手架上,有着我的少年梦幻、青春年华……

■ 小区“平改坡”,搭起了脚手架

【笔者后记】

本文结束时,在小区业委会主任和工地经理安排下,我头戴安全帽(现在的安全帽真好,是硬塑安全帽,而当年是柳藤安全帽),重上脚手架,回忆当年脚手架上的“芳华”岁月。对安排我上脚手架的业委会主任和工地经理,我表示深切的谢意!

■ 重上脚手架,回忆当年的“芳华”岁月

■ 对脚手架上的“兄弟”,说一声“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