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16本楼组建设手账,书写八旬老党员的奉献“芳华”

应水芳翻开手账,笑容满面忆当年

他,23年退休不退岗,组织群众自治楼组;他,10年拍摄记录,笔耕不辍,为“先锋楼组”留编年体通史;他,还未成家就先成为了党员,62年党员生涯中勇于亮出承诺。他,就是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居民应水芳。对应水芳来说,“退而不休,努力进取,甘于奉献”是诺言,更是一种责任。

老党员手把手抓楼组文化

应水芳是原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的退休劳动工资科干部,是一名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1995年,应水芳被临汾路375弄居民区聘为党小组长、楼组长,致力于阳曲路181弄2号楼的楼组创建工作。

2014年阳曲路181弄2号楼西北角

2018年阳曲路181弄2号楼西北角

1995年4月起,应水芳在楼组全面开展“星级文明楼组”创建活动。把“楼道文化”建设作为践行党建“三三制”活动的突破口,在他的组织带领和居民的积极参与下,阳曲路181弄2号楼形成了以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的特色楼道文化。

应水芳建立了以楼组为单位的“181弄2号楼六大员网络图”,成立了直管党员、在职党员和离退党员“三位一体”的楼组活动党小组,并坚持每月组织生活会、每季度党课、每年度组织总结会。在居委会一级菜单下,下设二级菜单楼组长和楼组党小组长,三级菜单楼组居民自治小组,选出了楼道治安调解、文教宣传、文明卫生、妇代生育责任人,四级菜单在每一层楼选出1位楼面小组长,并在楼组内招募义务消防员,楼组内消防安全、养老助残、扶贫济困、邻里矛盾、家庭纠纷都能及时在楼组内部得以解决。

组织党员亮身份作承诺

为了让家门口整洁、让楼道干净、让小区文明。应水芳组织楼内9名党员亮出承诺,为民服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楼道内布置了18块宣传语句、文明格言党员先锋承诺板。

当年,应水芳建立的阳曲路181弄2号楼六大员网络图如今依然挂在该楼道里

亮出承诺后,应水芳和其他党员根据居民需求和爱好,先后组建了义务巡逻队、便民服务队、苗苗园地、养老服务队、纠纷调解队等5个群团组织,以党员、楼组长为骨干,覆盖楼组内全年龄段居民,组织群众广泛参与。

阳曲路181弄2号楼楼道老照片

应水芳组织群众有一套,在摸清楼组基本情况后,制成表格,定期更新。通过排摸,抓住核心党员和骨干志愿者,进一步动员楼组达人为楼组创建出谋划策。楼道卫生方面,18户人家轮流值日,每周举行一次小扫除,每月举行一次大扫除。

16本楼组手账留住芳华

应水芳年轻时就有记录总结的习惯,每当做成一件事,都要在备忘本上记上一笔。十年前,在他和老伴的金婚庆典上,儿子送给他一台数码相机。有了这样宝贝,更方便他记录了。于是他当起了阳曲路181弄2号楼楼组党建的“有心人”,每逢楼组有大小活动、好人好事、探望访问,他都亲自前去拍照留念。

应水芳的第10本手账

手账中记录了国家大事

手账中记录了社区新闻

拍照、洗照片、配文字、画图表,应水芳认真记录,坚持每年出一部工作手账,图文并茂,生动纪实。

记者翻开应水芳的工作手账,大到市区街道领导讲话,小到居民区会议、党小组活动,工作方法和细节都被生动还原。他还特别讲究手账的美观度,用彩色波浪线给每一幅照片都画了精美外框。截至目前,他已编写了16部楼组建设工作手账,拿出3本献给街道,为街道建街30周年展示和收藏。

手账中记录了居民反映的事项及解决方案

应水芳告诉记者,楼组创建的一幕幕画面犹在昨天,至今有些居民搬出去多年,还时常回来看看,在应水芳制作的宣传展板和楼组建设工作手账里寻找流逝的芳华。

【走基层手记】

特别的礼物

记者 张翠玲

记者最先接触到的不是应水芳本人,而是他多年来一图一字记录下来的楼道工作手账。见到手账时,它们被收藏在街道档案室,需要专人拿钥匙开门才能见到。手账本是B5大小的黑色皮革工作簿,封面写着“工作手册”4个字,封皮有些地方都已经脱落了。翻开手账,里面文字和照片也都泛黄了,但是还能看出当年党员们带领群众搞楼组建设时的热情,冒着热气的社区温度让人印象深刻。

几年前,应水芳因为家中装修,无处安放这些手账,就用纸盒打包后捐献给居委会。时任临汾路375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是一个“90后”小姑娘,年纪轻轻的她被应水芳的“有心”震撼到了,怀抱手账,热泪盈眶。

我想对于这个社区、这个楼组而言,应水芳的这16本手账或许是一份最为特别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