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百态——八旬上海老夫妇离家“逆流”挤春运!

2018年春运于今日正式启动,在持续40天的春运时间里,上海三大火车站预计发送旅客1315万人,春运首日,三大站预计发送旅客数达到41万人,一场壮观的迁徙拉开了大幕。

而在这浩浩荡荡的返乡大潮中,有这样一股“逆流”人群却是显得如此特别。

十几年来,上海老人的春节都必须离开上海

2018年春运开始了,仅2月1日当天,三大站发送的旅客数量就可以达到41万人,在这股壮观的返乡大潮中,每个人都隐忍着各自的疲惫和艰辛,手中紧紧攥着车票,期望赶紧飞回家中,与守候了一年的父母亲人相聚。但是,有这样一股“逆流”却在这浩荡的人群中显得分外特别。

在虹桥站的某一处检票口外,周到记者看到了一支“老年团”,他们分别手提着行李,偶尔抬头看看列车显示屏,再低头默默等待着,“再等个40来分钟,就可以上车了。”人群中,一位系着红色领带的大爷对旁边戴着红帽子的阿婆说着话,阿婆轻轻点点头,“哪次不是要等个个把钟头的。”

记者上前了解到,这支“老年团”里共有8名老人,均是上海人,由于子女都因为不同的原因不在身边,因此每当春节来临,这些老人都会从上海离开,前往不同的地区寻找自己的孩子。“像我女儿在汉口,儿子在上海,过年了,想女儿了。”系着红领带的一位大爷向记者说道,这位大爷姓赵,身边的红帽子阿婆是自己的老伴,在问及为何女儿过年不回家时,赵大爷摇摇头,“忙啊!工作一直很忙,过年根本回不来。”

据赵大爷透露,自己的女儿由于工作原因前往汉口,之后便在汉口定居,赶着春运的大潮,人挤人地前往汉口,对赵大爷和自己的老伴来说早已熟悉,“仔细算算,十几年了。”赵大爷的老伴在一边说道,十几年的春节都没有在上海度过,“儿子巴不得我们待在上海,说我们一把年纪还跑来跑去,可是不行,真的很想女儿。”赵大爷说道。

趁还跑得动,多去看看

说起女儿时,赵大爷的眼眶开始微微泛红,女儿刚去汉口工作那一阵,自己和老伴总是不放心,“我就经常带着他坐火车去汉口找女儿。”赵大爷回忆,那时候,他和自己的老伴每次去汉口都要大包小包准备许许多多的东西,“她咯,什么点心、海鲜都要带上。”赵大爷用下巴撇撇一旁的老伴,“有几次还要把酱油带过去,一带就带两瓶,行李都装不下。”听到这话,赵大爷的老伴不好意思笑笑,“孩子刚离家,做父母的总是不放心的。”时间一久,赵大爷夫妇便养成了看女儿就带上许许多多东西的习惯,“像这次,我们坐高铁之前就已经把很多行李先寄掉了,就留下这两个包。”

起初几年,赵大爷虽然不放心,但是想着女儿总有一天会回到上海,“结果后来,直接在汉口定居了,一年也回来不了几次。”赵大爷说道,因此,考虑到平时自己和老伴都会帮着儿子带孙子,到了春节,女儿工作繁忙抽不开身,“我们反正退休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就过去看看女儿和孙女。”

“大爷,你们现在多大了啊?”看着眼前系着红领带的赵大爷,记者忍不住问道,“我今年80了!”赵大爷不无得意地答道。“我也70多,72了。”赵大爷的老伴也说道,“今年还是我的本命年。”老伴的本命年似乎在赵大爷的心头加出了一种仪式感,“本命年的时候,带她去和女儿一起过年。趁现在还跑得动,就多去看看。”

“比起30多年前,这点人不算什么”

“这么大的年纪还要挤春运,身体吃得消吗?”当记者这样问赵大爷时,他很自信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你看我这个身体,还好着呢,哪怕是坐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车也没有一点问题。”同时赵大爷还表示,比起10年前、20年前、乃至30年前,现在的春运已经远远没有当初那么挤了,舒适度也提高了很多,让他们这些“逆流”的老人不再望而生畏。

图片摄影:朱影影

上世纪80年代初,赵大爷曾经在上海-成都的绿皮火车上当过列车员,回忆起那时候的春运,他不无感慨:“那时候只要一到春运,整列火车就会被挤得水泄不通,40多个小时的车程坐下来,比通宵上了一天班还累。”在赵大爷的描述里,30多年前的春运是肩磨肩、脚踩脚、“最怕上厕所”的春运,不要说有位置坐,只要能找到一小块地面让人好好站着就已经很不错了。“那时候,如果你到站了想吃个盒饭,盒饭是从窗户里递进来,然后再一个人一个人帮着传到你这里的。哪像现在有个小推车推到你面前,想吃什么都可以自己选。所以,真的要跟30多年前比,现在这点人根本不算什么。”

不仅是“没那么挤了”,还有车程的缩短也让赵大爷感触颇深。“我前段时间刚刚跟老伴一起去了趟成都,是坐动车去的,从上海到成都只用了十几个小时,跟以前比真的快了不知道多少。”采访过程中,赵大爷还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他希望有机会能再体验一次上海-成都的普通列车的卧铺:“因为在我当列车员的时候,卧铺票是相当难买的,我自己也只体验过两次,那时候就觉得能坐卧铺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赵大爷笑着回忆道。

“逆流”十余年:跟儿子品尝了各地年味

事实上,跟赵大爷夫妇一起到虹桥火车站乘车的另外几位老人,也都是春运大潮中的“逆流”者。在别人都在“回家”的时候,他们却不得不“离家”,离家前往另一座城市,只是为了让还在那座城市忙碌的子女免于返乡的奔波,只是为了能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过个年。

图片摄影:朱影影

68岁的王大叔在几位老人中算是年纪小的,他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四海为家”的儿子,每年春节前他都要千里迢迢地赶到外地与儿子团聚。原来,王大叔的儿子是做地铁规建方面的工作,大多数时间都不在上海,而是在其他的城市。“他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可能这一年是在这座城市,但下一年又到了另外一座城市。而且他这个工作真的很忙很累,就算是到了过年也很少有空闲时间能回家。”王大叔说,基于这样的原因,他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开始“逆流”挤春运,至今已经去过武汉、成都等多个城市与儿子一起过过年,在这些各具特色的城市,他跟着儿子品尝了各地不同的年味儿。“我自己本身也是很喜欢旅游的,希望能在身体还硬朗的时候再多去几座城市。”对于以后的春节,王大叔如是憧憬。

图片摄影:朱影影

此外,在这几名相约而至的上海老人中也有接近耄耋之年的,可以说年事已经很高。尽管如此,他们仍无惧折腾,坚持要外出与老家的亲戚再团聚一次。来自闵行区的杨阿姨这次就是陪自己80多岁高龄的父母前来乘车的,前往的是江苏常州,那里是她父母祖籍所在地,他们的很多亲朋好友都还在那边。“就在前两天,那边的亲戚打电话来问我父母要不要回去再聚一次,然后我父母就被说动了,还好他们的身体都没什么问题,车票也终于抢到了……”而问起为什么这么执着地想回去,两位老人只是呵呵笑着,并未回答记者,也或许是因为归心似箭根本就没有听到记者的问题。“我想那里也有他们的‘根’吧,我们中国人不都很看重自己的‘根’吗?所以他们也总想着能常回去看看。”杨阿姨这样代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