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发小情,拳拳复旦心——2018复旦子弟大团圆侧记

“2018复旦子弟大团圆”2月10日假座复旦大学旦苑餐厅成功举办。该项活动2017年2月开始酝酿,初衷是请当年居住在复旦周边“四村四庄”的村民聚会一次,重温幼时结下的深情厚谊,同时回首复旦文化,感恩复旦文化。

活动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当日活动有450多人参加,分别来自全国各地及境外国家和地区。

■复旦子弟大团圆全家福

据主办者说:自记事开始,他们就直接受到复旦文化的熏陶,既品尝到父辈的甜酸苦辣,也耳闻目睹各个历史阶段的变迁。自托儿所开始,大家就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以后进入腾飞小学或复旦小学就读。复旦的影响至为深远,子弟间的情谊难以忘怀。复旦发小的特点是:友谊从长辈开始,它千丝万缕,它历经风雨,它延绵不断,它传承数代。这就是复旦的村庄文化,也是开展大团圆活动的基础。

■活动开奖环节,奖品全部由参会者捐出,有的价格不菲

当年,复旦颠沛流离,从黄浦江畔到嘉陵江边,复旦家属就聚居在北碚的“复旦新村”;抗战胜利复员回到上海,家属又居住在江湾地区复旦的各个村庄里。

岁月如梭,星移斗转,几十年过去了,一些人已经到了50、60、70甚至80岁,他们念念不忘村庄的旧土——这块曾经滋养他们的地方,曾经成梦的地方。于是,当得知有2018复旦子弟大团圆活动,便一呼百应,近悦远来。

■村民严捷、王仲伏的文艺演出

1941年出生,四川北碚复旦大学度过童年时代的科技界人士李南田认为:出席活动本身就是对复旦故园的感恩和反哺,也能在聚会中回首复旦文化、感恩复旦文化,光大复旦文化,让这种文化基因世代流传。这也是这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包括全体出席人员的合影、代表发言、文艺演出、聚餐等。


■歌唱家,上海大学教授初海伦在演唱中

■著名播音员蔚兰、复旦附中园校长过传忠的诗歌朗诵

这次聚会,每人还获赠一本《岁月光影里的复旦村庄》,该书有100多篇文章,全部由村民撰写,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回忆当年亲密的邻里之情,有记叙发小的深厚情谊;有村庄的种种逸事,也有对荒诞岁月的鞭挞等。与会人员纷纷认为享受到一次文化盛宴。

■《岁月光影里的复旦村庄》暨复旦子弟大团圆组委成员亮相

该次活动的参与者李北宏认为,参加活动本身就是多复旦文化的感恩和反哺,聚会达到了弘扬复旦文化,光大复旦文化,让复旦文化基因世代流传的目的,很有意义。这次活动也让许多村民找到了“家”,重新联络上了昔日同伴,也结识了新朋友。大家都希望下一次大团圆更精彩。

■李北宏在新书《岁月光影了的复旦村庄》发布仪式上讲话

作为活动内容的一部分,现场向出席者发放《岁月光影里的复旦村庄》新书。

■《岁月光影里的复旦村庄》新书

本书由13个村友成立了本书编辑委员会,集资出版这本书。纵览此书,复旦村长特色明显。

据主编李北宏、严捷介绍:一是从来稿的情况看,范围很广。就村庄而言达到了全覆盖,无一村庄缺位。就地域范围看,遍及本市、外地、亚洲、欧洲、美洲,体现了村庄居民的参与热情。二是从年龄层看,宽度相当大。最年长作者在八九十岁,最年轻的则是60后,有30多岁的年龄跨度。三是从投稿方式看,形式各异。有书面投寄的,有微信传送的,还有电子邮箱发稿的。四是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回忆当年亲密的邻里之情,有记叙发小的深情厚谊,有诉说青少年时代的种种逸事,有对荒诞岁月的深刻鞭挞,不一而足。归结起来,100多篇文章(含诗作)内容丰富,内涵充足。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文字都比较洗练平实,明白晓畅,有的文章在读罢之余能引发深思,这样的文风在当下无疑是一缕清风。

粗览该书的文史专家张国伟先生说:这本书有质量,可读性强。它好在写出了复旦村庄民间历史,它好在能激起人们对以往的回忆,它好在可以成为后代的读本,它好在可以让复旦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光大,它更是填补了复旦历史的一个空缺。

“新知旧雨聚一堂,传薪接火诉衷肠。今朝把晤让人醉,更有明天续辉煌。”一位村友的诗作,也许道出了参会者的心情。

相聚,总是让人充满快意的,看着一桌桌村友那欢快的神情,滔滔不绝的对话,欲罢不能。

相聚,总是让人觉得短暂的,不知不觉,已经几个小时过去了。

相聚,总有离别时,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好在通过这次相聚,大家已经聚拢在一起,也享受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精神大宴,再相聚已经不是难事。

在曲终人散的时刻,大家再次举杯,以酒、或者以茶代酒再饮。互道身体健康,互道平安,互道友谊长存。也希望下一次精神大宴会早日重来,大家在下一个“复旦子弟大团圆”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