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书法老师:孩子其实不是不喜欢,而是不喜欢“被要求”

他是一位从事书法教育20年的老师,教过的学生已逾万人。但他最强调的依然是,“孩子学书法基础一定要打好”,因为他在监考的时候发现,10个孩子里有8个握笔姿势是错误的……

他也是一位父亲,“我跟女儿说,我在教你的时候不准叫我爸爸,要叫老师。”

他还说:我想写一本书,介绍每个碑帖的内容。这么多年他还练就了一个本事: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给他选对路的字

■本文除引用的字帖外,均为贾红坡书法作品

学书法,“地基”一定要打好

“以前教的学生,好多现在也都是家长了。”他说,有时候,会收到有人要加微信,问,“贾老师,您还认识我吗?现在我的孩子也想带来跟您学书法。”

“我6岁开始学书法。我们那个年代诱惑比较少,所以能沉下心来写书法。那时候不像现在,很多家长都陪着孩子来学书法,我们小时候父母也很忙,都是自己去学,回到家也是自己练习,不像现在的孩子一定要家长盯着。学书法是这样,学功课也是一样。”他说着,有些无奈。

他叫贾红坡,是一位有着20年教龄的,深受学生喜爱的书法老师。他第一条要强调的是:孩子学书法基础一定要打好,就和造房子打地基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有时候收到的学生,可能原来学过一些时间的书法,但就像学钢琴的一种说法就是‘指法坏了’,改起来很难。我在监考硬笔书法的时候就发现,10个孩子里有8个握笔姿势是错误的。所以,‘第一口奶’就一定要吃正确。”

“现在的孩子,毛笔字打基础可能需要3-6个月左右的时间,而我们小时候最起码要2-3年。一个笔画,比如横,回去要写3000遍。”听到这里,周到君简直惊呆了。贾红坡说:“但现在的孩子没那么多时间,各种功课、活动、旅游等等,不像我们那时候,功课少,活动也少。”

我想写一本书,介绍每个碑帖的内容

他说,书法教学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现在肯定不能再用老一套的方法去教学。

教孩子书法,他会用一些小朋友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用一些比喻的手法去形容。比如教初学书法的孩子写“、”,侧着下去,笔这样一翻一滚……就像早上卖大饼的阿姨摊煎饼一样……这样讲,很简单,孩子一学就会。

贾红坡说,现在孩子很多有惰性,需要家长的督促。还有一些地方,小孩子上课的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或是记得住,也需要家长的帮助。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在课堂上旁听,有助于回家辅导孩子。

不光讲书法,他上课的时候还会穿插讲一些书法相关的历史故事、文学知识。比如碑帖,一个碑就是记录了当时的那段历史。为什么会写这块碑?背景是什么?碑文讲的是什么?孩子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不能光抄写,不知道里面的意思,那样孩子会觉得很没劲。

■贾红坡

他说:“所以我现在一直想做一件事,就是写一本书,每个碑帖的背景介绍、内容的翻译。碑帖里会提到历史、人文,包括官职的演变等等,让这些知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对对联,只要涉及到的知识,都会和孩子们讲。”他教过的不少学生,历史、语文、古文都学得不错。

孩子其实不是不喜欢,而是不喜欢“被要求”

贾红坡说,孩子学好书法,老师、学生、家长,三者缺一不可。“如果说老师是那个把学生领进门的人,那学生自己的努力和练习就相当于他自己开始迈步往里走,家长则是那个在背后推孩子一把的人。”有的孩子不太自觉,如果没有家长的“推”,很可能就退出来了。家长要帮孩子,有句话叫“扶上马,送一程。”

谈到学习兴趣,贾红坡说:我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也是老师,是班主任,做了一个试验。班上有学生酷爱打游戏,在一节课上,专门安排学生打游戏,唯一不同的是,给他们设置了很多要求,比如多长时间内一定要打到什么程度等等。半节课下来,孩子们纷纷放弃,说不想打游戏了。这个朋友总结说,孩子其实不是不喜欢,他们其实是不喜欢“被要求”

成功教育,是他比较推崇的教育方式。孩子一旦书法作品得奖,上台领奖,万众瞩目之下,鲜花掌声,拍照留念,老师表扬……让他放弃他自己都不会放弃。所以,学书法第一年最难坚持,因为他没有这么明显的成绩可以看到,很枯燥。

所以,他一直主张,在教学小朋友的同时,经常“搞一些花头”,比如夏天写把扇子,冬天写幅春联。“我总是和家长讲,哪怕孩子写得再难看,你都给它贴上去!一定要挂起来,朋友圈发一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们都表扬一下。孩子有荣誉感,会越来越自信。所以兴趣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靠后天培养的。”

对于孩子在家练习书法,贾红坡认为,关键还是讲效率,尤其是对于低年龄的孩子来说,每天几个小时的练习,往往练到后来孩子就只是机械地在那儿写笔划,已经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还不如抓住一开始的半小时,高质量地完成练习。最起码要保证每周两到三次的练习,当然能够每天坚持练习更好。

“根据孩子的性格,给他选对路的字”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不了。”有不少老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贾红坡有个正在读幼儿园大班的女儿,女儿的书法他自己教,孩子现在字写得很好,学了一年多,全市的比赛已经得奖了。

“我觉得角色转换很重要,我跟女儿说,我在教你的时候不准叫我爸爸,要叫老师。事先就定下一些规矩,如果没有按照规矩做,我也会有惩戒,有戒尺。一般只要用过戒尺一次,她就知道了,只要往那儿一放,就像尚方宝剑一样,很有效。”他说,他不主张打孩子,但这种威慑一定要有

这么多年他还练就了一个本事: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给他选对路的字。即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孩子性格比较拘谨,你也让他写颜体那种很宽博、很厚重的字体就不适合。我在一边教他们的时候会一边观察他们的性格,基本上每个孩子写的字体都是不一样的,发挥他们各自擅长的。”

例如,下图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柳公权《玄秘塔碑》,方正严谨,就比较适合性格严谨、内敛细致的孩子学习。

■本文所引用的6幅字帖来源于网络

下图唐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北魏《始平公造像记》,雄浑博大,气象开张,更适合性格开放、放得开的孩子学习。

下图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元赵孟頫《妙严寺记》,华美妍丽,而又不失骨力,适合性格比较细腻、专注、用笔轻盈的孩子。

清代有个人说:“写字者,写志。”写字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贾红坡十分赞同这个观点。“每天,到这个点儿,就要静静地端坐在书桌旁,去揣摩字帖。这是临摹阶段。到创造阶段,要动脑子,如何去安排布局和大小。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比如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应该用何种字体来表达,都需要动脑筋。”

而且,“我们写的很多都是中华优秀的古典诗词文学,孩子从中可以学到很多。”

写书法的人长寿,不少人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贾红坡说,“的确,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唐代的平均寿命是50岁,而唐代书法家的平均寿命是70。近现代长寿的书法家也很多。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书法磨练人的心境与性格,写字的时候需要平心静气,对身心皆有裨益。”

人心浮躁,与传统文化丢失有关

提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他说了一件事。

“今年我上课的时候发了一次火,看到有个小孩对他的奶奶非常不礼貌,呼来喝去,虽然他奶奶没说什么,可是我腾一下就火冒三丈,把小孩教训了一顿。这是传统的丢失。放在以前古代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长幼有序,尊敬长辈,这些道理在《弟子规》里都有。”

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这十个字,是中国从古至今最根本的道德准则。贾红坡说,现在的人很浮躁,也和传统文化的丢失有关。

“现在的人很多字写不好,不仅是学生,还有不少老师。但是作为一名老师,自己的字都写不好,如何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写字?我接触下来,有很多字写得很好的学生,往往是他们在小学或初中或高中的时候,遇到过一位字写得很好的老师,影响他一辈子,真的是这样。”

贾红坡说,听一位上海市语文教研员的朋友提到,高考评作文,每天都有任务要批多少张卷子,如果考生的字写得一塌糊涂,批卷老师不可能花功夫去猜考生写的是什么,这个时候,写字就会直接影响到考试的成绩。

“古代文人讲,诗书画艺要统一。中国画的基础是书法,是诗词。但是现在有不少人,中国画画完以后却不敢题字,因为不会写字。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作为一名执教于三尺讲台已二十载的书法老师,对于自己见到的一些问题,忧心忡忡,多有无奈。可能也正因为此,见到跟随他学习书法的孩子,就会觉得身上的责任很重。

撇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样大的课题不谈,他只是希望保护孩子们学习书法的兴趣不被伤害,会肯定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学生有成绩,是作为老师的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刻。也希望自己倾心一生的书法,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浸润的一个渠道,让下一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