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回忆录 | 有位“检察官”同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夏日黄昏,一位身穿检察官服装的中年人,来到的我的长风老屋。夕阳下,检察官神采奕奕,吸引了村里人的不少目光。他是我的同学“十八兄”(化名),当时“十八兄”为助理检察员,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分院)从事对重大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工作。

我们是同窗“学友”

“十八兄”是我的一个同学,而且是一个有故事情节的同学。他的人生道路的坎坷经历,也有着时代的缩影。

1964年8月,在曹杨二中的高一新生报到时我认识了“十八兄”,他英俊潇洒,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们很投缘,比较谈得来,我经常到他家去,他也经常到我的长风老屋来。我们就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共同探讨,也对未来理想有过憧憬。

■ 高一年级在西郊公园的一次班会活动中,我与“十八兄”坐在一起看报

1966年8月,经中共上海市委同意批复,《解放日报》从全市高中生挑选了一批德才皆优的学生,进报社培养当记者,并作为培养国家领导干部的后备力量。全市共挑选了25名,“十八兄”是其中的一名。一条充满阳光的道路,在“十八兄”面前铺开。

但那个时代,由于某种原因“十八兄”被下放到奉贤钱桥上海新闻出版系统“5.7”干校解放日报连集中学习。

■ 上海新闻出版系统“5.7”干校门口留影,右一为“十八兄”

■ 1970年在干校挑粪水劳动,第三位即“十八兄”

■ 当年“十八兄”寄来“长风老屋”的部分信件

开始了“检察官”生涯

在奉贤钱桥上海新闻出版系统“5.7”干校解放日报连的河北面,是上海电影系统的“5.7”干校。一些著名电影演员也在“学习”。我所知道的是,著名电影演员赵丹同志,当年也在那里“学习”过。

在奉贤钱桥近5年,之后“十八兄”先后被安排到少年儿童出版社、《新民晚报》书库,以及交通大学印刷厂工作。

1979年底,由交通大学推荐,“十八兄”进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工作。1985年——1987年,“十八兄”在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脱产”学习宪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语文、逻辑学、政治经济学等,经过考核获得法律大专文凭。

■ “十八兄”在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期间留影

“十八兄”在法庭上,以检察员和国家公诉人的身份,慷慨陈词、支持公诉、指控犯罪、维护法律尊严。“十八兄”尊重事实、还原事实真相,“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988年他承办的田案,“公安认为该诈骗案应判无期徒刑,经补查认为无罪,最后作不予起诉”,受到市检察院分院领导的赞赏!1991年,“十八兄”在“检察官”生涯的辉煌时刻选择急流勇退。期间他曾被评为1988年度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分院上海市优秀公诉人。

■ “十八兄”以检察员身份在法庭上

■ “十八兄”被评为1988年度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分院优秀公诉人

■ “十八兄”于1989年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予以表彰

我们成了“诤友”

“十八兄”常来我家小坐,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个镜头。我对他的一身正气表示钦佩,也为有这样一位同学而感到荣幸!

也巧,在1990年6月,经组织安排并经考核,我担任上海市房屋纠纷仲裁员(普陀)工作。因此,我们的聊天“法言法语”,也有了共同的语言。

■ 作者曾担任“全市第一庭”房屋纠纷首席仲裁员

回忆与“十八兄”的交往,还有个情节,至今难忘。

我曾在汉口路274号《解放日报》报社大楼斜对面的报社宿舍过夜,被臭虫咬了。这是“十八兄”刚进报社时,曾邀请我参观报社大楼(以及底楼的印刷厂车间),晚上在报社宿舍过夜,我们聊得特别开心。外滩黄浦江的风,从弄堂里吹来,很凉爽。但,我被臭虫咬得浑身是肿块,一夜没有睡好觉……

今年春节前,“十八兄”相邀,去给当年曹杨二中的班主任彭老师府第拜年。我欣然。于是就有了上述的一些回忆。

■ 在彭老师府第拜年,照片中右一为“十八兄”,中间为彭老师

笔者后记:谢谢“十八兄”为本文写作提供资料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