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满屋子的兔子灯,家住康定路的这位老人却有点情绪低落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个举家团圆,吃汤圆逛灯会的热闹日子里,家住曹家渡康定路的何彩虹却有着自己的烦恼。作为“江南灯王”何克明的女儿,何彩虹和她的“何氏灯彩”正面临着尴尬的现实窘境。

■去年9月,周到君曾采访报道过何彩虹和她的“何氏灯彩”

元宵节前,当周到君再次登门拜访何彩虹时,她和她的女儿正忙着赶工,只为尽快把手头上的几只兔子灯做好,为接下来的活动做最后准备。

客厅绳子上已挂满了玲琅满目的兔子灯,单从面料上看就有绸缎布料和彩色纸张之分。对何彩虹来说,元宵节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除了需要完成之前的“订单”外,还要参加各类活动,但是再忙老人家也是开心。

按照原先计划安排,今天下午何彩虹本该参加的一场做灯彩活动,却因主办方临时决定取消,这让老人情绪有些低落。

■悬挂在何彩虹家客厅中的兔子灯

■何彩虹正在制作兔子灯

这个时候,何彩虹的女儿韩女士拿着两只做好的袖珍兔子灯给周到君看,这两只是客户提前预定好的,她正要出门送过去。说到做袖珍兔子灯,韩女士也是大吐一番“苦水”。兔子灯的结构本身就小,所以在做时就需要耐心再耐心,仔细再仔细,光贴兔子灯上的装饰物,就费了她大约2个小时的时间,可见操作难度非同一般。

在兔子灯里放上小灯柱,然后再拿到暗处,只见发光后的兔子灯一闪一闪亮晶晶,让人爱不释手。虽然做得很辛苦,但望着成果,韩女士还是露出了笑容。坐在一旁的何彩虹也连连称赞,但像这样小的兔子灯,连何彩虹自己也少有机会能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手臂力量的退化,做袖珍兔子灯已是力不从心。

■阳光下的袖珍兔子灯

■发亮后的袖珍兔子灯

经了解,韩女士自17岁开始就跟随外公何克明学做灯彩,但最终因现实原因,没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做传统手艺人真的苦,没什么收益,兔子灯又是慢工出细活,快不出来的”,何彩虹这样对周到君谈到。相比市面上售卖的兔子灯,无论从工艺水平还是美观程度,何彩虹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抱有信心。

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何克明的“何氏灯彩”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她就重拾起自家的这门手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将传统灯彩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10年过去了,何彩虹自己做过的兔子灯也是数不胜数,但最让老人担心还是后继无人的问题。

自退休以后,何彩虹除了必要的外出之外,就在家里安安心心地做兔子灯,平均一天做1只到2只,一年下来就是近400只兔子灯。像这样的兔子灯,根据用料售价也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

“有些人觉得我们的灯卖贵了,但实话说做这样一个兔子灯真的没什么利润,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扑在这上面”,望着满屋子的兔子灯笼,何彩虹的脸上难掩一丝苦涩。

■照片中的老人就是何彩虹的父亲何克明

■何氏灯彩

去年,何彩虹接到了一笔“大单”,原来在2016年下半年的某次展出中,一位陌生人偶然之间看到何彩虹的灯彩做得很别致,当场就与她预定了500只兔子灯,并先垫付了定金,等到全部兔子灯做完后,再将尾款一次性全部付清。但像这样的好机遇,却是可遇不可求。

在何彩虹的记忆中,元宵节是和春节一样的大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点灯,晚饭过后,孩子们就会提着各自的兔子灯走街串巷,以前还可以放炮仗,整个年味就这样一直延续着到了元宵节。那个时候,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沉浸在幸福当中,而相比过去,现在的元宵节总觉得少了那份味道。

■何彩虹一家的全家福,二排左三为何彩虹,一排右一为何彩虹女儿

■何克明遗作龙舟

尽管自己的父亲是江南灯王,但留给子女的“传家宝”却是少之又少,何彩虹现在仅存的这只龙舟灯彩,也是老父亲生前的遗作。

从照片上可看到,金色的龙须向后摆动,龙身的鳞片晶莹透彻,整条龙舟的造型十分逼真,栩栩如生,龙身上还插有“振兴中华,致力四化”大旗,寓意中国摆脱贫穷落后,走向民族强国之林。

■2008年,何彩虹独立完成制作了第一只灯彩“祈世界和平”

■何彩虹拿着兔子灯向周到君做展示

当前,最让何彩虹担心的是灯彩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现在市场上卖的花灯大多是流水线生产,传统纯手工制作的灯彩已经越来越稀少,而真正将灯彩手艺学到家,至少要花上三四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观念,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更是让许多年轻人“望灯却步”。

对何彩虹来说,她现在最希望的是有人继承这份灯彩事业,使更多人了解传统灯彩艺术。对于未来,她希望能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将何氏灯彩的光芒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