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排队!发现了比王家沙更鲜嫩的马兰肉青团?香不香你来尝尝

又到清明前后,王家沙等网红青团店上线,排队的人从众也陆续上线了。

■网络截图

王家沙的青团备受欢迎,排队买青团每年都是沪上吃货的一大“任务”,尤其是他们家的特色马兰头青团。

对于周到君而言,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排队了。于是,一直在寻觅不用排队的方法。

今天终于找到了!↓↓↓

就是这个!马兰头青团。

外形是三角形、内馅同样是马兰头,这是浦东新区书院镇余姚村的特色马兰头青团。

当地人称之为“青三角”。

周到君来到书院镇乔占家庭农场,揭开特色马兰头青团“青三角”的“前世今生”~

吃货们,管好你们的口水,准备接招吧~  


什么?做青三角不用糯米用“大米”

不同于一般青团,余姚村的马兰头三角青团没那么黏糯,反而咬上去有嚼劲。

■乔占家庭农场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阿婶阿婆,这位是乔占的奶奶,正在享用新鲜出锅的马兰头青团。

用乔占奶奶的话说:“我们老人都喜欢吃三角包,吃一般的青团不消化的。”

这也是余姚村的马兰头青团的“奥秘”所在——青团的皮子不用糯米粉,用的是干米粉(约占1/4)、面粉(约占1/2)、玉米粉(约占1/4)的混合物。

■混合好的面粉被平铺在玻璃棚中晒,以保持干燥。

在混合面粉中加入煮过的艾草,慢慢搓揉,嫩绿的青团面皮就制作完成了!

■乔占家长出来的新鲜艾草。

他会是比王家沙更“滑嫩”的马兰头青团?

吃过了王家沙的马兰头青团和自家的马兰头青团,乔占妈妈选择,为自己“代言”。

倒不是出于自吹自擂,而是她着实觉得马兰头三角包,更加好吃。

除了独特的青团皮的配方,馅料也让整体的味道提升了一大截——

馅料食材:马兰头、香菇、猪油、精肉

相比于王家沙的“马兰头、豆干、松子、麻油”组合,余姚村的马兰头青团的口感更加滑嫩,不会那么干。

而其中的香菇相对更加富有弹性之余,也更香。

■馅料的素菜部分都可以当做一碟小菜了。

滑嫩的口感除了馅料的配方,跟食材的新鲜程度也密切相关!

马兰头都是当天新鲜采摘

不吹不黑,周到君不得不说的是,如果你排了1个小时队,就是想买到热乎乎、新鲜出炉的马兰头青团,想体味这种新鲜……

那么再没有比现摘、现做、现吃的更加新鲜的了~马兰头的生长就像韭菜一样,能够一茬一茬地长出来,一茬一茬地收割,大约20天能长出一茬。

作为余姚村最大的马兰头种植户,乔占家共有100多个种有马兰头的大棚,每天都能摘到鲜嫩的马兰头。

每天早上,七八个村民就赶到乔占家开始收割、修剪马兰头。

刚采摘的新鲜马兰头被立马洗净、焯水、挤干水分、搅碎,和搅碎的香菇搅拌均匀,再加上一点猪油。

馅料的素菜部分就制作完成!

再把剁碎的精肉加入素菜部分搅拌均匀,新鲜的馅料就此准备完毕啦。

值得一提的是,青团蒸好后,馅料里面的马兰头也是青葱鲜嫩的样子。

这就归功于馅料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小步骤——焯水后的马兰头要放在冷水中过一下

温情杀&回忆杀!清明聚在一起吃“青三角”

没那么商业化,做青三角的阿婶阿婆们边聊天,边包着。

“食物是感情的代言人。”这一点在青三角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对于大时代的个体而言,食物以其样貌和味道表达了和这个世界的连结,成为承载记忆和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一种乡愁。

——《食物简史和味蕾中的记忆地图》

每年,住在上海或者全国其他地方的亲戚,都会在清明前后回到余姚村,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青三角。

乔占的奶奶每年都会多做一些青三角,留着回家的兄弟姐妹和儿女们吃。

对于乔占的妈妈,青三角则是满满的回忆——当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就看着妈妈包青三角,几回之后,就自己学会了做三角包。

当时家里条件艰苦,青三角是清明时节最让他们欣喜的零食。

而今,条件变好,青三角仍是不可取代的美味。

对于上海人而言,马兰头是春天吃的野菜之一,更是多数人的童年回忆。

马兰头馅的青团迅速走红、备受喜爱、排队抢购,除了美味之外,舌尖所触发的回忆和怀旧,也是原因之一。

据了解,“青三角”将于下周开始批量制作,如果你想尝鲜,可以——直接上门:浦东新区书院镇余姚村17组公交站附近乔占家庭农场或电话订购:15821666562(乔占)价格:10元/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