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交大行“嘉宾奥利弗•哈特的诺奖时刻

人类社会因契约而缔结,而能将契约研究到极致的学者,必然会给我们的世界提供无法估量的价值。

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教授就他因在契约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获得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昨天,他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今年“诺奖交大行”的主讲嘉宾,以“监管的利弊得失分析”为演讲主题,通过保险等行业的案例和模型,阐述签订契约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因素。

他从监管的定义出发,引出整场演讲的主题。他谈到了有限理性假说,以及要求披露的强制政策。他认为每一项的监管措施对于契约自由订立、对社会经济运行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是得还是失,当思考和分析类似问题时,契约理论将会是一个有用框架。但具体到个案的时候,必须根据它的实际情况来评估。

现年70岁的奥利弗·哈特出生于英国伦敦,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计量学会、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开创者之一。他1974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涉及微观经济理论、企业理论、合约理论、法学与经济学。

与交大的渊源

这并不是哈特第一次来中国。20世纪90年代,哈特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作为国际专家,参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研讨外。2007年,他首次以“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学术顾问”的身份,应邀来到交大安泰,为国内学者展开关于“契约理论”的讲习班。

当年的讲习班从11月5日到8日共四天,上午奥利弗·哈特为大家讲授契约理论的发展以及他本身和学界对该理论相关的研究,下午则是与来自全国的学者进行研讨,当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蔡洪滨教授、香港大学陶志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姚志勇、隋勇等学者都做了学术报告,可谓是群星璀璨,教学相长。

自从担任了交大高级学术顾问之后,奥利弗·哈特对于交大人才的培养也付出了很多心力,“我们有很多年都会推荐优秀学生申请哈佛这样的顶尖学府,也会把学生材料发给哈特教授看,他也会认真地向自己的学校做出推荐。” 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秦向东老师对于哈特的帮助充满感激,“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哈特教授听说安泰的一位学子的论文和他自己的学生,哈佛大学法学院的Spier教授有交集时,特地为他安排了在哈佛的演讲,演讲之后还委托了Spier教授做了非常悉心贴切的指导。要知道,哈佛的演讲机会,即使是享有盛誉的学者,也是不容易安排到的”。

诺奖时刻

在广为人知的媒体报道中,大家都知道了诺奖获得者颁布那天哈特的“小失眠”——“我凌晨4:40还醒了,还在想这么晚都没通知,今年估计不是我。但幸运的是,电话响了。”收到获奖消息时,奥利弗·哈特说:“我第一反应是拥抱我的妻子,叫醒我的小儿子……然后去找我的获奖同伴说话。”

秦向东老师也是第一时间就给哈特写了祝贺邮件,然而收到邮件已经是两个月之后。Hart充满喜悦而又无不抱歉地说,“抱歉回复晚了,我和夫人很享受斯特哥尔摩的诺奖之夜,我们几乎收到了皇家般的礼遇……现在我们回到现实了!”

作为犹太裔学者,哈特在获奖感言中也不忘提及自己的家族往事,“我的家族中有一部分是丹麦人,我母亲的兄弟和他的亲人们在1943年遭纳粹迫害时,坐船逃往瑞典,如果没有瑞典对犹太难民的救助,我的这些家人就不可能幸存下来。”

所以在2007年交大访学时,有一站特意为哈特安排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当时陪同哈特参观的严功翠老师回忆道,“这是11年前的事,具体细节我记不清楚了,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哈特在纪念馆看到犹太难民当时的历史资料时,情绪很激动,可以看出他对这一段历史非常感慨”。

契约理论有什么“用”?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总是希望从像诺奖这样的大师身上“参透”到解决所有经济问题的办法。秦向东老师生动地说道,诺奖学者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武林大师,也没有所谓的“一招鲜”,但与大师接触,你可以感觉到他们不凡的“剑气”。

正如来过交大访学交流的多位诺奖学者一样,他们最宝贵的,不仅是他们的学术造诣,更是他们对于广大学生的激励,以及对于年轻学者的启迪,他们对于学术的严谨、创新、以及反思的态度才是他们成功的真正“武林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