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小笼包:宁可人等包,不可包等人

常常听人讲

来上海旅游

如果没有品尝过南翔小笼

那旅行一定是不完整的

今天周到君就带大家来尝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隔八年后,豫园城隍庙湖心亭边上的南翔小笼包迎来了再一次店铺的翻新【点击了解:九曲桥畔这家百年老店关门了?】,尚不论再开之时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且说那松月楼边上的南翔小笼包二店味道是如何。

早上8点30分,周到君来到豫园南翔馒头店二店一楼的外卖窗口,这个时间,没有顾客排长队,感觉真好。但是,小笼包需要现蒸,于是等待了6分钟后,周到君拿到了这份充满了回忆的小笼包。ps.一楼外卖窗口只有猪肉馅的哦,15元12个。如果想吃其他口味,需要到2楼,不过10点钟才开门。

在印象中,老人们第一次带家中小孩去吃小笼包时都不会说话,待小孩一口下去嘴烫破皮之后,悠然地飘来一句:吃小笼包啊,有诀窍,一口开天窗,二口喝肉汤,三口吃精光。这句话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流传了下来。

长大后,每当有外国人如孩提时的我们那样,用不娴熟的手法使着两根木棍,一口下去时,心中总有些期许:那被汤包烫到的样子。或许汤包——tumble的名号,这才是最好的解释。

一个合格的小笼包要包含三个要素:

14个以上的褶皱、一汤勺的肉汁、玉兔般的卖相。

南翔小笼包,区别于苏派的汤包,其历经发展至今,除了作为小吃点心,也曾如大壶春的生煎一样,在拮据的时代既能解决对肉的渴望,还能解决人的饥饿。一笼小笼12只,皮+汤+肉的入口顺序,在那个年代是一种幸福。

豫园的南翔小笼包分“油”台和“粉”台,仍记得十多年前登上三楼尝到那蟹粉小笼的美味,欣赏九曲桥下人群的熙攘。“油”台的皮为冷水和面后撒上食用油,防止粘连,擀皮是用手掌,将制作师傅的体温传递到皮中,使皮具有一定厚度,后靠褶皱使其拉伸,逐渐变薄;“粉”台的皮在擀面皮时类似与包子,先撒粉后用擀面杖擀皮,因而皮更薄且剔透,衬托蟹粉与肉冻蒸煮后渗出的色彩。

美食是一种记忆,新式改良能迎合更多人的口味,加快了制作的速度,却失去了一种生活的态度。

有一种等待叫翘首以盼,有一种态度叫上海生活。沏一壶茶,流水桥边,看那精致的玉兔,品位一个时代的幸福。

你记忆中的小笼包是什么味道?

你又与小笼包有着怎样的故事?

欢迎给周到君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