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最虐”艺考开始阅卷,不会吟诗作赋,不是好画家!

“你被央美虐得幸福么?”

乍一听,你可能还不明所以,被中央美术学院到底怎么个”虐”法?居然还会令人感到“幸福”?

原来,这是三月初央美艺考过后,流传于考生间的最热门问候语。从过去的千军万马过独木到如今被虐得人仰马翻,虽然被考得懵圈的考生年年都有,但开考不到一小时、就有人从考场直接“落荒而逃”的,周到君还是第一次听说。

现在,中央美术学院现已进入阅卷阶段,广大考生们很快便会“虐”出结果了。然而,周到君还处于央美考题 “幸福”的余味中,如果你尚不知道今年艺考的爆款题,那么不妨先近距离地感受一番!

这些年,“无虐不欢”的央美设计学院考题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

……

2017年的报告也特别强调了幸福的社会基础,如工作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并且报告里认为:在比较富裕的国家中,造成幸福感差异的最大原因并非贫富不均,而在于人们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人际关系之间的个体差异。

根据阅读材料,把调查报告里所提到的幸福指数变量:如收入、健康、陪伴、自由、信任作为依据,再结合个人化的幸福成长经验或关于未来幸福的想象,完成一幅个性化的幸福指数图表设计。”

——以上便是今年中央美院设计专业的艺考考题。别的不说,作为场外旁观者的周到君第一遍看考试时,脑子是有点短路的。不难想象考生们胸中的“成竹”可能已被奔腾而过的万马踩成了一片狼藉。

那么此次考试真的如此“过分”吗? 对于广大考生的“哀嚎”,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题目看似抽象,其实背后潜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它还交叉了两个概念,一个是人性化的‘幸福’,再一个是科学化的‘指数’,考生可发挥的空间并不小。”

艺术行业分析学者马维认为,不少考生之所以抱怨试题太过“刁钻”,原因在于他们还没有发现央美近些年考试改革的规律。

虽说今年的央美艺考难度创了新高,但只要是对于央美艺考稍有关注的同学便会发现,实际上这种变化趋势早在2015就已埋下“伏笔”。周到君将央美这几年的考题细细地看了一遍,似乎窥见了一丝考题背后的“深意”:

2015年:吃掉监考老师发的棒棒糖,并根据味觉感受,对糖纸进行再设计。

划重点:强调个人体验,不过因为已经限定了材质,所以只要审题没问题,绘画基本功不差,应该不会跑偏。

2016年:画出想象中的转基因鱼。

划重点:跨界,考察考生对于社会焦点的解读。

2017年:根据鲍勃·迪伦的一首歌《答案在风中飘荡》给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设计一款获奖证书。

划重点:继续跨界,但相比16年的考题,不仅多了一个领域(音乐+文学+绘画),更多了一点文化内涵。

所以,其实今日之“变”早已铺垫了多年,从2015年起,央美的艺考考题已经开始跨界,而且步子越来越大了。

今年将“幸福指数”化作视觉化表达,究其本质无非是设计专业以往跨界玩法的“升级版”,在文学、音乐等与艺术比较关联的领域之外,更加上了逻辑和想象力,更关注考生对社会热点的感知和洞察能力。

正如马维所指出的:“今年的考题,体现的正是设计学院的教学主张,即打破专业壁垒,不再划分专业。”换言之,这几年的艺考,若是能在跨界的形式中体现出个人体验、社会焦点以及时代观察,那你就有机会了!

事实上,据央美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透露,虽然在阅卷时有“白卷”的情况,但“大部分考生都挺能画的”。

考场“提笔成诗”?要是能重来,我要做李白!

无独有偶,今年央美的其他专业艺考,考题也都“出新”了。

央美中国画专业和书法学专业今年的考题一改往昔抄录古人诗作的老套路,直接要求考生“自作咏春七绝一首”,并选某种字体创作。恨没有曹植之才,能七步成诗;也没有王维之笔,能诗画相融的考生难道只有考堂空余恨,明年再来战了吗?

当然,考题的初衷并非要选出诗人,而是想考学生平时的积累以及创作思维。虽然,现场赋诗难倒了不少人,但对于“准央美”人而言,这些要求也同样在于情理之中。

中国画学院院长陈平直言:此次考试主要想考的是学生平时的积累。虽然我们从小学古诗,但大部分人都属于“小和尚念经”,只是机械地背诵。学作诗要有一套基础,这可以检验应试考生对古体诗格律、韵脚、立意的基本认识与国学修养。

至于考试结果,除了学生考场懵圈,老师们在阅卷时也觉得和预期有所落差。但陈院长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第一次这么考,很多考生平时没往这方面准备。但我们也看到有不错的学生,看来是平时有过这种训练的人。这次恰恰考出了他们的真实水平。”

其实,这个先河并不是央美先开的。去年杭州中国美院就已经将古诗词率先引入考题。

如果觉得今年央美的考试难度太大,不妨先和周到君一起看看去年中国美院的“入门级”难题。

请根据以下诗作完成一幅主题画创作。

《寻南溪常道士》

唐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虽然周到君不擅作画,但这首唐诗还是颇具画面感。白云絮絮,芳草萋萋,一派生机盎然之象,自然清新之色在眼前跃然浮现。不过要画出禅机妙悟,世事沧桑的意蕴,周到君认为靠的还得是技法之外的功力啊!

然而当年很多考生并未解其意,依然生硬照搬平时练熟的山水画套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作乏乏,考察结果实际并不理想。

万事开头难,美术艺考的改革虽然一时间对考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其指引的方向可以说非常明晰了。所以,并非考试本身“虐”,而是大家的“打开方式”不对!

走出艺考老套路,“功夫”还在技法外

任何一场考试的目的都不在于难倒学生。但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抓住考官的心,顺利通关呢?

作为中国美术高校的“老大哥”,央美的改革无疑是未来中国美术艺考发展方向的风向标。周到君认为,“读题”是门技术活。我们不仅要把试卷上的文字读透彻,更要“读出”考题背后的深意与考官们的初衷。如此一来,我们何不把“依葫芦画瓢”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培养 “逻辑能力”与“艺术想象力”上?再者,若是没有点社会洞察力与融会贯通的文史哲“底气”,恐怕将来连上“战场”的勇气都没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