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胃癌一类致癌原!万一感染了要不要治疗?7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 2015年全球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75万余人死于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相比可增加4-6倍。

■图文无关  来源:视觉中国

幽门螺杆菌:

WHO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类致癌原,这也是第一个被确认可导致人类胃癌的原核生物。

幽门螺杆菌≠胃癌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代表就和胃癌划上了等号。

周到君从上海疾控中心了解到,幽门螺杆菌与肿瘤发生有关的病毒(包括人乳头瘤病毒、乙肝病毒、EB病毒等) 导致癌变的机制不同,不会在宿主细胞中插入癌基因。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年龄较小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呈现平行关系。德国Meyer教授和他的同事发现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感染,机体无法自愈,若不治疗,幽门螺杆菌能长期刺激胃壁干细胞增殖,增加患癌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可导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为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幽门螺杆菌对人类有致癌作用,将其列为最高警示级别的I类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这么厉害,而且非常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大家得当心了!

“武艺”1:传染力强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食物、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播。据调查,其感染率在我国高达5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中国人正处于感染状态。当然,感染后症状有轻有重,多数人毫无察觉。而如果经常有胃部不适,就应该考虑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需及时诊断治疗。

“武艺”2:运动能力强

胃像一个上下有口的皮囊,连着食管的上口叫做贲门,有前门的意思;连着十二指肠的下口叫做幽门,有后门的意思。人吃东西,食物进入胃中,总归是从下往上填充,所以在下端幽门部,食物残留的量和时间都是最多的,正给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很多人会问:胃能储存食物,但也会排空食物,如果感染者饿上几天,那这个菌会不会也就从胃里排掉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幽门螺杆菌长着很多鞭毛,运动能力特别强,可以通过自身分泌的黏附素等手段牢牢地与胃壁的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了随食物一起被胃排出。幽门螺杆菌还会分泌一种酶,保护其不受体内的“细胞警察”——中性粒细胞的杀伤。

“武艺”3:抵抗胃酸能力强

还有人会问:胃里有着最强力的杀菌剂——胃酸,这个细菌成天泡在强酸里为什么没被杀掉呢?

这是因为,一则它本身较适应酸性环境,对强酸有一定的耐受性;二则它富含尿素酶,可以分解食物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尿素产生氨,从而在菌体周围形成碱性的“氨云”保护层,以酸碱中和的方式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怎么知道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抓出幽门螺杆菌,要感谢它的金刚罩——尿素酶:保护细菌也暴露行踪

幽门螺杆菌富含的尿素酶,虽然能像金刚罩、铁布衫那样保护细菌,但也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菌体的存在。因为人和哺乳动物细胞中是不存在尿素酶的,而幽门螺杆菌富含的又是高活性的尿素酶,因此胃内有尿素酶是幽门螺杆菌存在的重要证据。

要彻底查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只要做一个尿素酶指标的检测即可。最常见的是一种称为同位素碳-13或者同位素碳-14呼气试验的方法,简称呼气检测。

幽门螺杆菌,轻松吹出来——呼气检测 简便普及

进行呼气检测,应在清晨空腹或进食2小时后进行。受检者首先要用凉水口服一粒富含标记有同位素碳-13或同位素碳-14的尿素胶囊,胃里的幽门螺杆菌所产生的尿素酶能催化其迅速水解成碳酸氢根离子和铵根离子,被吸收到血液后,在经过肺时,就以二氧化碳(CO2)的形式呼出,由口服尿素转化出的CO2就带有同位素碳-13或同位素碳-14。

静坐30分钟以后,CO2的生成达到高峰。此时用一次性吹气管对着专门吸收CO2的吸收剂吹气,再将吹完气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如果收集到的呼气标本测量出标记的同位素碳,就可以下诊断了。而如果胃里没有幽门螺杆菌,也就没有尿素酶,尿素就只能通过消化道和泌尿道排出体外。

简便、快速、准确、无痛苦、无创伤、无交叉感染的风险,是尿素呼气试验法诊断的最大优点。目前,这种检测方法已经非常普及,大多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做。

检查流程:

1、检查安排在早上。

2、检测时先收集第一呼气样本,然后服用专门的胶囊,静坐等候30分钟,在此时间内不能喝或吃任何东西,最后再全力把气体呼到另一收集试管内,将收集到气体的两个试管在特定的仪器上分析,即可得到有无幽门螺杆菌存在的结果。

万一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要不要治疗?

已经发布的《幽门螺旋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定义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建议进行根除性治疗。但也有专家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幽门螺杆菌杀不杀、怎么杀,还是要分人群、分症状,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以下7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第1类

患有消化性溃疡人群。因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溃疡和导致溃疡复发的原因。如果不杀幽门螺杆菌,即便溃疡治好了,过一段时间也会复发。

第2类

胃癌患者或有胃癌家族史人群。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癌的一个因素。

第3类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幽门螺杆菌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其中高达90%以上的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

第4类

慢性胃炎伴粘膜萎缩或糜烂者。

第5类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的人。阿司匹林是一类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其具有止痛、抗炎、退热以及使血小板粘附力降低的药物,但其同时也会副作用,最常发生的就是损坏患者的肠胃。而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很多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往往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和幽门螺杆菌均是导致溃疡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会协同作用。

第6类

胃食管反流的人。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吃抑酸的药物,胃里的pH值降低,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

第7类

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有明显症状,比如胀气,吃少量东西有饱腹感,或者主观上特别担心的人也可考虑杀菌,但有些人杀菌后症状不一定会缓解。抗菌药的使用要力求一次就把细菌杀死,此外还要在改善卫生习惯、饮食睡眠、胃部稳定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强身体的抵抗力,避免过度医疗。

由于是否杀菌治疗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因此建议有上述情况者应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听取医生建议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根除治疗。如果感染者年纪不大,可以积极治疗,因为长期的慢性感染可能会引起胃癌的风险增高。但对于岁数较大的感染者,由于根除治疗需要合并多种药物,感染者可能还有其他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治疗的风险可能超过患者的受益。况且,这个细菌真正致病的话,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对于年纪大、没有胃部不适或胃镜检查正常的感染者,不一定需要进行根除治疗。

因此检测出阳性的患者,不用谈菌色变,而是应及时就医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小心胃癌的到来?

由于中国人吃饭的习惯是聚餐式,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饮食、唾液传播,因此使得儿童感染很多。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终身携带,但是携带也不等于患癌。大部分携带者不会感受到任何不适,或出现并发症。而真正因为携带幽门螺杆菌而发展成胃癌的人,不到2%。除了口—口途径之外,不注意个人卫生还可能通过粪—口途径感染。

有了以下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如果在体检中检查出阳性的人长期在餐后伴有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提高警惕,赶紧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