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发布最新电信诈骗特点:虚假金融理财诈骗居首,高学历人才成目标

3月28日,上海公安部门对记录在案的所有诈骗电话进行统计后表示,以虚假的金融理财信息进行诈骗是近期最常见电信诈骗案件。

据悉,上海公安部门对电信诈骗的防阻工作已从原来的“事后处置”转化为“事先预警”,并运用多种科技和信息手段,有针对性地打击各类电网络诈骗犯罪。今年1月至2月,全市公安机关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共冻结涉案银行账户405个,同比上升523%;挽回损失折合人民币1242万元,同比上升143.6%。

金融理财类诈骗位居榜首

2018年1月16日14时45分许,浦东公安分局东明路派出所接到110报警称:“环林东路三林路口建行大厅内,报警人妻子的妹妹可能遭遇诈骗,要将钱转出去,不听劝阻”。

民警朱锋、顾颍到场后了解到,报警人系一名叫梁某的聋哑人的姐夫。梁某之前将其所有的积蓄共计12万元寄存在其姐姐姐夫处。

前几天,她告诉姐姐要将该笔钱拿出,又不肯说明用途,经姐姐的多次询问她才透露要参加网上的一个高额理财产品,半年回报率高达30%。姐姐和姐夫觉得十分可疑,反复劝阻她不要上当受骗,但梁某始终不听,无奈之下,姐夫陪着梁到银行去取钱。在银行取钱时,姐夫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拨打110报警,希望公安机关能够劝阻她。

民警将二人带所后,因梁某是聋哑人且不认识字,民警请来的哑语老师到所后,立即开展对梁某的劝阻工作。一开始梁某表现出了相当强烈的防备意识,觉得民警和家属在阻止她赚钱,并表示有很多人都通过这个渠道发财了。

当民警询问具体理财产品时,梁某又拒不透露,劝阻工作又陷入了僵局。在交流过程中“MBI”三个字一下子引起了民警的注意,这不就是马来西亚的一个以游戏理财MFC为幌子的诈骗公司吗?民警立即上网搜索这个公司,并通过手机百度图文的形式告诉她这个公司已经被我国工商、公安等部门明确认定为传销组织,梁某终于彻底相信自己是上当受骗了。

当他们离开派出所时已是晚上23时许,这场劝阻整整持续了8个多小时。

金融理财诈骗最常见

值得注意的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警方对记录在案的所有诈骗电话进行了统计,其中以虚假的金融理财信息最为常见,其次是冒充领导、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医保社保等机构对被害人进行诈骗。

此外,不少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将窝点迁至境外,多选择与中国尚未建交的国家和地区,这给破案打击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电信网络诈骗从很强的随机性和散射性,已发展为针对性相对较强的现状,犯罪分子利用掌握的信息,针对老年人、财务人员、高学历人员、常年海外生活经验人员用不同骗术进行作案,成功率更高。

记者注意到,高学历人员也成为了电信诈骗的新目标,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探长范华解释称,犯罪分子就是利用一些高学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编造话术是是诈骗,主要的诈骗类型是冒充公检法、网络购物诈骗和冒充好友诈骗。

上海警方继续加大打击力度

网络诈骗特点层出不穷,上海公安局也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潜在被害人,公安机关将增加社区民警、居委干部回访环节,力争实现“一个当事人两次防阻”;同时针对假冒公检法类案件,通过对涉案电话号码通话对端进行研判,凡是符合犯罪分子作案时段且落地境内的对端号码,均列为潜在被害人予以劝阻。

在打击治理上,市公安局将对社会影响大、作案手法新、团伙人数多等重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加大打击力度;同时也将加大对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开贩银行卡、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POS机套现等一系列灰色产业团伙的打击力度。

对于木马链接、钓鱼网站的发现、溯源和攻克,以及犯罪产业链主动感知等诸多领域,公安机关将与国内网络企业展开紧密协作,以机器学习、模型推演等方式实现数据加工自动化、线索研判智能化、预警推送高效化,实现打、防、管、控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