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又卖房又退保险,只为向“公检法”证明自己经济实力!警方:要求汇款?不可能!

来源:海洛创意

“不要轻易相信假冒公安、电信、银行等人员所谓的安全账户……”银行柜台和自助提款机熟悉的提示,大街小巷张贴的宣传海报,但即使如此,如果不清楚骗子的“剧本”,市民仍然很难将这些提示和自己走进的圈套联系起来。

最近,在闵行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电信诈骗案。

今年1月,周阿姨在家里的固定电话上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电信总局的值班主任”,称周阿姨在昆明申请了一个电话。周阿姨当即否认办理过此业务,可“值班主任”告诉周阿姨,既然没有申请过电话,需要立即向警方报案,通话随即被转接至“昆明市公安局。”

之后,自称昆明市公安局警察、检察长、审判长等公检法人员,接二连三地与周阿姨联系,声称其涉嫌一起诈骗案,只有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才能还其清白。“警方”验收周阿姨的“资产”没问题后,会将钱退回。

于是,周阿姨将钱存入银行卡,并根据对方指示,办理了电子密码器,还将密码也告诉了对方。一周后,对方果然退给了周阿姨一万元,她就更加相信对方是真正的“公检法”了。之后周阿姨又陆续向对方汇钱,甚至通过卖房、提前拿出保险等方式转出大额金额。

今年3月初,对方再次告诉周阿姨3月26日法院开庭,证明其清白就会把钱退回,但直到3月28日,周阿姨一直无法与对方取得联系,这才发现被骗,随即报案。

根据警方了解,这名报警人长期在沪独自居住,导致其信息闭塞,极易上当受骗。因此,预防电信诈骗不仅需要老年人认清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提高防范意识,也需要全社会关爱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多多沟通。

那就通过以下三个“不可能”,让市民防范电信诈骗警钟长鸣。

◎ 相互转接?不可能!公检法三家政法机关,虽同属于政法系统,但是内部并没有可以相互转接电话的沟通机制。所以,当“公检法”的工作人员告诉你,“稍等,我把你的电话转到法官那里”时,对方一定是电信诈骗。

◎ 索要密码?不可能!公检法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一定会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所以当有人通过电话下达指令的,或是要求透露银行账户、密码进行“核实”的,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 要求汇款?不可能!对于案件办理中出现的涉案财物,公安机关绝不会要求任何人将任何资金通过汇款的形式汇入某个账户上。在这种诈骗手段中,骗子擅长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进行诈骗,以“法院传票、涉嫌洗钱”等名义进行恐吓,引诱被骗人将资金汇入骗子指定的账户。广大市民在接到可疑电话和短信之后,不要轻易相信,也不要慌张,一定要沉着冷静。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请立即拨打110,或直接向属地派出所、社区民警、银行网点、电信部门当面询问有关情况,以防遭受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