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设计展亮相昊美术馆,这是一次魔都er的集体狂欢

“建筑已经不再是一个男人的世界,那种觉得女人不能三维地思考的说法完全就是荒谬。”

这是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曾经站在领奖台上的宣言。

2016年3月,她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年后,人们慢慢地给予了她公正的评价,也在不断怀念这位传奇的建筑设计师。

 

“女魔头”设计展亮相昊美术馆

近年来中国各地新添了许多造型“科幻”的建筑,他们全是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哈迪德2016年去世,生前不仅深耕建筑领域,日常生活的设计中也有很多精彩作品。3月23日起至7月22日,中国大陆地区首个扎哈·哈迪德设计展在昊美术馆·设计中心展出。

想想也知道,这必定是所有热爱建筑学的朋友们的一次集体狂欢吧~~

自由自在的童年

1950年,扎哈·哈迪德出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个富裕家庭。开明的父母让扎哈从小就与众不同,并且允许她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实验,比如设计卧室和衣服、选择自己所用的一切。

 

伦敦的求学生涯

1972年扎哈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师从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和埃利亚・增西利斯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她还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教。

 

事业的起步和挫折

1979年,扎哈创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室,她白天教书,晚上就开始绘图设计。

1983年,当时年仅33岁默默无闻的扎哈,在香港山顶俱乐部的国际竞赛中获得了她的第一座奖。虽然这个设计最终没有实现,却让扎哈一战成名,也吸引了众多年轻的设计师来为她工作,其中包括和她合作20年的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马赫,他们一起从一间容纳4个人的办公室,扩展成了数百人的建筑帝国。

然而,扎哈很快迎来了一个沉重的挫折。1994年,她为威尔士的卡迪夫歌剧院设计的作品在在竞标中拔得头筹,却因为当地政府不愿意接受一位来自伊拉克的女建筑师,被恶意地拒绝。她说:“我们收到了及其恶劣的对待,当我在机场,人们会走过来说:‘我是威尔士人,我们对那件事很遗憾。’ ”

接下来的5年,哈扎的工作室仿佛陷入了一种厄运,他们在很多奖项上不断失手,渐渐地被建筑界遗弃。

建筑界“女王”

1999年,她为罗马设计了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里,它被称为“现代巴洛克”。罗马想要一座真正属于未来的博物馆,而扎哈终于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扎哈的团队是首先用参数化设计软件进行建筑设计的公司之一,她的合伙人舒马赫创造了一个名叫“参数化主义”的新名词,以此来形容他们用电脑程序将把奢侈放纵的理念转化成现实的方式。通过这些技术和创新,扎哈创造了她自己独具辨识度的设计风格。

2004年3月21日,海耶基金会把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颁给了扎哈・哈迪德。她由此创下了两项纪录――是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女性获桨者,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201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她为爵士;2016年年初,她赢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颁发的“皇家金奖”。 能挣得这样的地位非常不容易,建筑世界一向由男性掌权,时至今日知名的女建筑设计师仍然寥寥可数――除了扎哈,第二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建筑师是日本的妹岛世和。

 

大胆超前创新VS怪异不合时宜

扎哈被称为“曲线女王”,意指独具个性的参数化建筑外表,同时还有人称她“女魔头”,多半是由于其在专业领域里的严厉、以及在面对公众时的骄傲。 她的设计风格鲜明,也饱受争议。她被认为是玩弄形式的大师,她的形式技巧通常被定义为“动态构成”,就是用不动的画面表现运动的效果。

扎哈自己评价自己的风格:唯一,不同,原创。她说:“我们从自然景观的普遍特征中看到,与传统城市建设不同的是,空间之间柔和的过渡是相互影响,渗透的。这种对空间的限定是很细微的。也许有人说这是混乱和无序的,但是正是这种模糊的空间往往比那些确定而僵硬的空间更能激发人们的行为。”她还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建筑学,屈服于无理性的自然界。重要的是我们想找出那些潜在的价值,从而激发创造的灵感,来适应当代复杂,短暂的生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