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博物馆曾1月万人前往,交大接待观众突破110万~中国博物馆进入2.0时代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近3年,累计举办32场专题展览,观众超60万人次。2016年,南京大学博物馆迎来“亿元时代”,知名企业家以个人名义慷慨捐资一亿元人民币支持南大博物馆建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两年多累计接待超过50万名观众进馆参观。同济大学博物馆2017年推出“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短短一个月时间吸引数万人次前往参观。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办馆7年间共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和教育活动近1500场/次,累计接待观众突破110万人次……可以说,中国大学博物馆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2.0时代。

今天,由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国际博协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上海市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主办的2018高校博物馆国际培训班在钱学森图书馆开班。

国际博协副主席、中国博协副理事长安来顺在沪表示,大学博物馆在整个博物馆历史进程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以及在大学承担社会使命中扮演着积极角色。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博物馆在理念、政策、战略以及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等方面都面临着变化与挑战,并为博物馆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社会角色带来深刻变革。而通过开展高校博物馆国际培训班这样的专业交流和终身学习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博物馆从业人员适应博物馆变革发展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年轻一代的博物馆人在未来全面支撑起大学博物馆的专业发展。

国际博物馆协会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主席Marta C. Lourenço专程通过视频,发来祝贺。她表示,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博物馆。中国的大学正在世界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大学博物馆同样面临着日益突出的挑战。

国外名校博物馆都有哪些藏品

博物馆与大学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创建于1683年的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之一,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当前,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无不将博物馆作为大学建设的重要部分。大学博物馆不仅承担学校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任务,更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广泛的公共社会服务中。

哈佛大学拥有由22家博物馆组成的庞大博物馆群,其中的皮博迪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拥有百余万件藏品。牛津大学博物馆群通过ASPIRE项目为全英国的博物馆及文化机构提供知识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剑桥大学博物馆全年面向公众举行各类展览、讲座和演奏会。

伦敦大学学院博物馆与雷丁大学博物馆整合各自馆内共15万件电子藏品信息,合作研发大学学习资源项目。国外的大学博物馆已不再局限于象牙塔中,而是逐步承担起所在地区、城市和国家的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中国大学博物馆崭露头角

中国大学博物馆也逐渐从过去“养在深闺”转而崭露头角。正在建设中的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成为国内首家按美国博物馆协会文物保护标准设计、建造的艺术史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年均入馆参观观众32万人次,其中青岛校区建筑面积4万多平米的新博物馆的建成竣工更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学博物馆。

然而,伴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大学博物馆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既有个性化的问题,例如同为大学博物馆,但是不同的博物馆在资源投入、发展水平、专业化程度等方面差距甚远,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也有共性的问题,例如,大学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定位自身,与社会场馆相比,大学博物馆如何平衡“服务于教学科研”与“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之间”的关系?同时,大多数大学博物馆仍面临人员资金不足、开放时间有限、社会服务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依靠大学自身,还是依托社会力量,或是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和探索?这些都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