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曹杨癌症俱乐部丨这里有最乐观知足的人,告诉你每一天都值得珍惜

■图片来源:新京报

癌症,死神的战书

每个收到它的人

往往要经受身心的折磨

及承担巨额医药费

在这双重打击下

有人失声痛哭

有人变得自卑孤僻

甚至有人想到过轻生

很多癌症患者痛苦自问

“为什么偏偏是我呢?”

是啊,谁都不想收到这张死亡战书

但如果不幸收到了

该怎么办?

曹格格认为

真正的强大不是无坚不摧

而是即便被摧毁得体无完肤

仍无限拥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智慧

曹杨癌症俱乐部就是这样的存在

对于癌症的痛苦,没有人比癌症患者更有发言权。不少癌症病人从拿到诊断书那刻,脑子“嗡”的一声,从此生命便陷入了一片灰暗中。

家住曹杨,今年74岁的曹杨癌症俱乐部块长王宝玲也曾是一名癌症患者,她和很多病友交流时,发现大家的情绪都是一样的。

“癌症并非绝症,调病先调心,好的心态往往会取得好的疗效。”王宝玲说,但这样好的心态对于“单打独斗”的患者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因为癌症病人面对的压力并非一般人可想象。除了确诊后心理的负担,治疗时身体的痛苦外,还要面临经济压力、社会压力等多重困境。

1997年,王宝玲身体不适入院治疗,经诊断为汗腺癌。这种病症当时让医院大为震惊,因为以前从没见过这样的案例,全国也仅此一例。回想起当时感受,她至今难忘:“听到这个消息人一下子就懵了,眼泪更是忍不住哗哗地流下来。”所幸,那时普陀区癌症俱乐部刚成立,在其他癌症患者的互相支持鼓励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王宝玲连同其他癌症俱乐部的会员逐渐走出了精神雾霾,重拾乐观生活的勇气。

曹杨癌症俱乐部(俗称“曹杨块”)目前共有109名会员,年龄最小的是“80后”,最年长的九十多岁。

与曹杨辖区内其他团体相比,曹杨块可谓“备受偏爱”。

在曹杨街道、各职能部门的牵头下,他们不但能邀请华山医院、普中心等医学专家针对会员们问题比较集中的方面,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讲解,如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方案的选择、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也可以邀请市委党校的老师讲讲时政;

甚至请企业里的老师分享插花、茶艺、搭配、智能手机使用等生活小技巧,学习资源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了。

曹杨块每个月至少举办两次活动,曹杨社区学校对此大力支持,经常为他们安排活动场地。此外,王宝玲还经常组织会员们外出旅游,上海周边的好地方他们几乎都走了一遍。常规的参观展览活动更是频繁。

在曹杨块,十年全勤的会员不在少数。一年全勤不足为奇,十年全勤可以说是很难得了。想一想,十年中谁家没个大事小事,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视块为家,对曹杨块里的活动从不缺席,唯一能解释的理由,就是曹杨块让他们感到幸福和快乐。

“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感情都很好。有人生病住院,其他会员总会抽空前去探望。平时我们也经常聚餐、做康复交流。我作为块长、以及各小组的组长也会经常慰问、探望会员的情况。”王宝玲透露。

据统计,曹杨块块长、组长一年来仅电话慰问就多达1536次,上门家访慰问165人次。

除了让自己走出病痛阴霾,重拾健康愉悦的心理状态,曹杨块的会员们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块里参加绳艺班学习的会员们,用自己精湛的手艺制作各种装饰品,将售卖所得全部捐给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

癌症很可怕,但相聚在曹杨块,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王宝玲告诉曹格格,走过死亡线的人往往更珍惜幸福的时光,在曹杨块,能了解到权威的医学知识,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能感受到身边人的关爱,更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很多人渐渐看开生死,更专注地投入到当下的生活,这种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反而能够稳定病情。

“在我们曹杨块,死亡率不到3%,有些人的癌症慢慢治愈了,有些人的病情控制得很好,十多年没有恶化。从一定程度上说,尽管我们会员们遇了最糟糕的境遇,但却活出了最高的生活质量。”

最后,曹格格想用冰心的这句话结尾:

爱在左,同情在右,

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将这一径长途,

点缀得花香弥漫,

让穿杖扶叶的行人,

脚踏荆棘,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却不觉得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