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郊区医院也能治疗中晚期肿瘤!到2020年,上海的医联体布局还将再升级

如今再也无需赶头班车到市区去看病了!自从上海最远的医联体搭建以后,住在金山的李老伯可以轻松在家门口看病。

4月24日,在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全国大城市第一个“郊区医联体新气象”系列专题采访中,周到君了解到,到2020年,本市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布局。本市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截至2017年底,上海已组建以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为主要形式的40余个医联体,上海所有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

上海西南门户和杭州湾的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正在打造市郊医联体新模式。

4月25日,大国工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领衔的“内镜名医工作室”将在金山露面,这是中山医院-金山医院共同打造的医联体又一次升级。胃肠道肿瘤是常见病,发病率比较高。切除这些病变,传统的方法就是大的外科手术,要开肠破肚,而现在胃镜、肠镜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另一把手术刀,内镜下可以进行微创早期癌切除,提高病人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金山的肿瘤病人无需千里迢迢赶到市区,在家门口用最先进最规范的方式告别肿瘤。“病人可以在金山医院完成中晚期肿瘤的介入治疗。”金山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刚透露,中山医院肿瘤介入专家作为金山医院首席专家和学术主任,定期专家坐诊、查房指导、专科培训、手术操作。金山区及周边肿瘤患者也可以在家门口检查PET-CT。

住在金山区干巷镇新溪老伯,腹部不适半年,确诊左半结肠癌,普外科、肿瘤科、消化科会诊后开展结肠支架置入术,帮助他解除梗阻,将两次手术变为一次手术。结肠支架置入后很快解除了结肠梗阻,10天后患者肠道水肿缓解,普外科行降结肠癌根治术。

除了肿瘤病人,更多住在金山的孩子可以在金山医院看病。家住金山石化地区的沈先生几年前曾经带儿子去市区看病的经历。“那时候儿子1岁不到,因一场感冒发烧全家人都急了。”沈先生回忆说,早上5点多他先坐公交车首发班次赶往市区儿科医院,花费1个半小时到医院,排队挂号,他的妻子则在7点多抱着儿子乘车出发到医院,“从排队看门诊到最终看完,足足花费了5个多小时。”

而今,金山的家长不会再劳顿周折。金山医院的儿科是复旦儿科医联体中的一员。金山孩子可以享受到儿科医院医生“同质化”治疗。去年年底开始的儿科门急诊就诊高峰,我院最高达到1100人次/日。金山医院及时进行了风险评估,学习了儿科医院的处置模式,合理地安排调整儿科医务人员,顺利地度过了高峰。

金山医院院长沈辉介绍,医院启动儿科门急诊一体化建设改造工程,现已设计完毕,准备开工。一体化建设将能更好地提升服务能级,医院也将以此为契机,打造综合医院儿科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儿科重症、疑难杂症的诊治水平。

截至2017年底,上海已组建以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为主要形式的40余个医联体,本市所有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参加医联体建设的二级医院达到83家,占二级医疗机构总数的79%,推动了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改善,整体医疗服务效能得到优化。

周到君了解到,目前上海的医联体有几种形式:

区域医联体:

本市16个区均开展了医联体探索。各区政府统筹规划区域医疗资源,综合考虑区域面积、常住人口、医疗资源配置、交通等情况,积极开展区域医联体探索,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全程连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专科医联体:

以“儿科医联体”为例: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新华医院、瑞金医院等三级医院,在全市构建了“东、南、西、北、中”五大“儿科医联体”,覆盖到区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技术支撑和辐射,解决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临床服务需求。截至2017年底,已签约222家医疗机构,稳步推广20余项儿科适宜技术。

上海市卫计委透露,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得到进一步落实,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落实家庭医生“管健康”、“管费用”,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