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引领,“六创”提质,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大白兔奶糖……这些曾经家喻户晓并且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的上海品牌,代表着上海这座城市在制造业方面拥有过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快速发展,上海品牌日渐式微,“上海制造”面临严峻挑战。

当下,上海要怎样做才能重振“上海制造”辉煌,擦亮新时代“上海制造”名片?对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近日牵头制订了《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上海需要牢固树立“上海制造”再出发的战略思维,赋予“上海制造”拥有核心技术、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引领业态模式创新的新使命和新内涵,通过三年的努力,以“四名”引领,以“六创”提质,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

“上海制造”要一直做下去

在位于杨浦区的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块显示着各种数据的大屏幕格外抢眼。这就是智能云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屏幕上显示的是全国各地已经连入平台的智能生产设备的数量、种类以及服务时长等信息。

■智能云科工业互联网平台

据该公司总经理朱志浩介绍,智能云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中国首批提供工业互联网可信云服务的五家平台之一,也是其中唯一垂直聚焦机械加工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聚焦登云入网、产能交易、厂商增值、要素赋能四大服务板块。

“就以产能交易为例,我们相当于为需要使用智能设备进行生产的需求方以及可以提供智能设备进行生产的供给方搭建了一个交易平台,通过地理位置、装备工况、工艺能力等多维度数据挖掘分析,为供需双方实现智能筛选匹配、订单交易及工艺方案服务。”朱志浩介绍说,有了像智能云科这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海即使没有精加工的工厂和设备,却依然能掌握着所有的数据和所有的交易,它就相当于一个涉及全国制造的交易所,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这也是“上海制造”的一种新模式。

事实上,智能云科所展现出的这种模式,在其他很多领域也同样可见。例如上海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的布局,其研发基本都在上海,但是制造基地却是辐射全国去布局,而且都有希望形成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在整个制造链中,上海扮演的“大脑”作用不言而喻。

“其实,在‘四大品牌’提出来以后,有其他省市的人提出疑问:上海土地、劳动力等成本这么高,也要做制造?对此,李强书记已经明确表示:上海一定要做制造,现在要做,以后还要一直做下去。这也为我们不断开辟新型制造之路,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打了一剂强心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金城这样说道。

既追求“有”,也追求“优”

此次《行动计划》提出,新时代背景下要赋予“上海制造”拥有核心技术、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引领业态模式创新的新使命和新内涵。一方面要服务服从国家战略,自主攻关核心技术,实现“从无到有”,聚焦国家亟需的关键领域,如大飞机发动机、中国芯片等,代表国家最高水平、世界领先地位,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发展高端、智能、绿色制造和高复杂高精密高集成制造,拉长板补短板,立足新时代新需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创造高品质生活。

《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的总目标,又提出初步建成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之一、初步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初步建成世界级制造品牌汇聚地三个分目标。

那么,上海制造到底制造什么?对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进行了梳理,提出有四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第一是“你无我无”超前布局,主要是布局一些前瞻的面向未来的产业,比如在信息网络、空天海洋、无人车等领域,未来就可能产生很多新的产业出来,需要去超前布局;第二是“你有我无”补短板,主要是国外已经有但国内目前还没有的,比如在高端芯片、大飞机、重型燃气轮机、豪华邮轮等高端产品的制造方面,上海制造都应该挑起重任,代表国家去参与全球竞争;第三是“你有我优”拉长板,就是别人已经有了,但是上海可以做得更好,比如2016年荣威发布的全球首款互联网版汽车,给传统汽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通过不断的优化升级,持续推动上海制造做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总而言之,“上海制造”的目标既追求“有”,同时也追求“优”。

“四名”引领

    为了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行动计划》提出要聚焦“四名”引领和“六创”提质这十大专项行动。

“四名”,即名品打造、名企培育、名家汇聚、名园塑造四个专项行动。

在名品打造中,要围绕消费品改善供给、智能产品迭代升级、高端装备自主突破、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四个领域,打造500项市场美誉度高、质量掌控力强的制造精品。

在名企培育中,要围绕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三层梯队,培育卓越制造企业群体。到2020年,3家左右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培育8-10家制造业“独角兽”以及200家“隐形冠军”。值得一提的是,就“独角兽”而言,上海制造领域“独角兽”企业目前在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优势都较为突出,已有联影医疗、蔚来汽车等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同时在智能硬件、医疗器械、新药研发等领域还有一批准独角兽企业。

在名家汇聚中,要围绕科学家引领、企业家运营、精工巧匠支撑三支队伍,汇聚卓越产业人才,打造产业“人才梦之队”。新增100名制造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200名行业领军人才,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打造一批 “上海工程师”、 “上海师傅”队伍。

在名园塑造专项行动,要围绕世界级品牌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两个方面,塑造产业重要承载区。形成临港、漕河泾、张江、化工区、国际汽车城5家左右世界级品牌园区;引导各区加强产业定位,打造如浦东集成电路、嘉定汽车、闵行军民融合、徐汇人工智能等集中度和显示度高的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四新”经济创新基地。据介绍,截至目前,上海几大世界级品牌园区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发展成果。例如,临港地区已基本形成新能源装备、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民用航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1”产业格局。例如,漕河泾开发区已形成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以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汽车研发配套和环保新能源为重点产业,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的“1+5+1”产业集群框架。

“六创”提质

“六创”,即技术创新、品牌创响、质量创优、融合创智、集群创建、绿色创先六个专项行动。

在品牌创响中,要以新设计、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赋予老品牌新气质,振兴老凤祥、三枪、上海家化、上工申贝等一批历史经典品牌,唤起消费者对“上海牌”的美好记忆;同时要培育联影医疗、蔚来汽车等一批新锐品牌,加快推动优质品牌高端化提升、国际化发展,扩大市场影响力。在技术创新中,要加强产业和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和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破解芯片、大飞机发动机等“卡脖子”问题,实现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在质量创优中,要以质量为核心基础,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树立“上海制造”全国质量标杆地位;要加快标准升级提档,以高于地方标准为导向,推出一批制造领域的“上海品质”认证产品和领跑标准。在融合创智中,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AI等融入制造全流程,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要加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在集群创建中,要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绿色化工四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在绿色创先中,要推进产业绿色提升及绿色制造领跑计划,优化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打造一批绿色示范产品、工厂、园区及示范供应链,创建一批低污染、低排放、低碳领跑者。

以位于浦东新区的上工申贝为例。它是中国第一家缝纫机制造商,曾创造过辉煌的经营业绩,家喻户晓的蝴蝶、飞人、蜜蜂牌家用缝纫机就是其生产的。然而,十年前它也遭遇过缝制机械行业的低价恶性竞争,在中国一度跌出行业前十,不过,在积极制定了走“精品化、智能化、差异化”道路的经营发展战略后,如今的上工申贝已经成长为一家专业生产高端缝制设备和提供缝纫应用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上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其生产的工业缝制设备,除了应用在传统的服装、箱包、皮鞋加工领域,还应用在汽车内饰加工领域,为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等知名汽车制造商提供高端缝纫产品,甚至在航空航天及新材料领域也有重要应用,拥有波音、空客、中国商飞等大型客户。

■上工申贝生产的应用于汽车内饰领域的缝纫机

可以说,上工申贝的发展历程也是“上海制造”在品牌创响、技术创新、质量创优等行动中的一个缩影。今后,越来越多的“上海制造”企业将像上工申贝一样,从“六创”中成长,从“六创”中获益,为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贡献力量。